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交流展示环节策略谈

交流展示环节策略谈

作 者:占忠慧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黄集实验小学 221113)

摘   要:交流展示"环节是"学讲"教学方式的重要一环,它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而且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得以扩展和提升,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作者总结了"交流展示"环节要注意遵循如下策略:一、悉心营造展示的氛围 让学生乐于展示;二、传授展示的技巧 让学生会展示;三、多样的展示形式 激发展示的欲望;四、控制交流展示的时间 提高展示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交流展示;行为策略

"交流展示"环节是"学讲"教学方式的重要一环,它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而且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得以扩展和提升,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交流碰撞,进而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笔者在《小学语文课'交流展示'环节师生行为要求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总结了"交流展示"环节要注意遵循如下策略:
一、悉心营造展示的氛围 让学生乐于展示
课堂上为学生悉心营造一种尊重、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满强烈的表现欲,让学生体验到展示的愉快和幸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敢于表达出来,展示才能真正成为观点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教师要为学生悉心营造交流展示的氛围,目光暗含期待,语言充满鼓励,让学生乐于展示。
在一次《水浒传》课外阅读交流会上,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营造庄重、隆重的气氛,我把交流展示的地点选在报告厅,提前把学生带进报告厅,感受报告厅的环境,体会用话筒发言的独特感觉,学生才会敢于展示、乐于展示。
二、传授展示的技巧 让学生会展示
名家的读书交流展示,能带给人愉悦的感受,让人得到身心灵的熏陶。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技巧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同一内容,采取怎样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怎样的肢体语言能为你的展示锦上添花,课前都应该做细心的指导。本次读书交流主要以口头展示的形式,对于口头展示的技巧,提前我并没有向学生渗透,所以造成第一组学生犯了语言呆板,表达形式单一的弊病。教师究竟要教给学生哪些技巧呢?1.放松心态.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学生在紧张气氛下展示交流,和在放松心态下展示交流,带来的效果是不同的,唯有心态放松才能更好的发挥。2、注意体态。一个人在台上的站姿是另一种无形的语言,体态自然大方,配以恰到好处的手势,能给自己的展示加分。3.注重互动.互动可以调节气氛,引起台下同学的思考,唤起思想的共鸣。交流展示时学生该怎样与同学互动呢?首先是眼神的交流,展示着要目光众览全体,既不能只顾低头看稿,也不可仰视屋顶。在语言上可采取设问的句式,引人思索。其次目光要与台下的同学交流,或者真诚的微笑,或者随着交流展示的内容变化表情。但是所有的技巧都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需要教师长期耐心的示范、鼓励、学生才能掌握表达的技巧。
三、多样的展示形式 激发展示的欲望
如果教师总是选择一种展示方式让学生的话,不仅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还打消学生展示的积极性。语文是一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文能力的学科,课文的题材、教学目标的定位,课堂主问题的设计,不同的课时决定了语文课交流展示的形式。而在实际的听课中发现语文课堂教师偏好选用口头展示,因为口头展示容易操作,准备容易,方便组织。但是课堂交流展示的形式,除了口头展示、还有书面展示、表演展示、实验展示等课堂展示的具体表现是:小组集体汇报、个体发言讲解、黑板示范板演、演绎课本剧、模拟生活情景、创新探究实验......展示学生或讲解、或辩论、或朗读、或歌唱、或表演,他们"动"得津津有味,其它学生或坐、或站、或蹲,他们"观"得聚精会神,课堂上交相辉映,焕发着生命的勃勃生机。
四、控制交流展示的时间 提高展示效率
在实际的课堂中,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由于时间关系,就展示到这里,……"真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吗?造成时间不够的原因,首先是在展示前教师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或者是前期的准备不够充分而导致展示不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完整进行,或者是个别学生拖延了时间,长期下去,势必会打消没有来得及展示但已经充分准备好的同学的积极性。无论是组内展示,还是全班交流,都需要教师事先教育学生树立时间观念,严格控制展示小组的发言时间和展示的组数。展示过程中注意"三允许""三不讲"。 "三允许"是指:允许台上学生出错,允许台下学生质疑,允许保留不同的意见。"三不讲"是指:学生出错,引起争论后,教师要把握住书本上有的不讲、学生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学生能研究出来的不讲。既不能为了赶时间而使展示流于形式,又不能因为个别学生而影响了展示进程,教师要做的宏观调控的作用。
"学讲"课堂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坚持做到: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去探究,方法让学生去寻找,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认真落实"以生为本"的新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他们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己,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