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存储量,不断地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感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利用手中现有资源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的去学习,我们要不断地去挖掘一切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质量;兴趣激发;学习习惯;情感交流;高效课堂
数学这一学科,在大多数的学生眼里都是一个难关,学生成绩上不去,老师的教学质量也就上不去。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最关心的,这是对老师价值的一个体现。辛辛苦苦的工作为了就是能有好的成果,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对于我们教师本身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我们要转变旧的教学理念,这是至关重要的。
一、不断完善自我,认真备课,向45分钟要质量
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而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以从课本、课程标准和其他一些资料入手,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使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必须做好这样的充分准备。
课堂是我们的天地,我们要想把这个多彩的天地点缀的更加灿烂,我们就要有足够多的"知识"。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存储量,多与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和外校的教师交流,丰富自我,课前要精心的备课。对教材的钻研,使我们在教学环节上有了更加充分的信心,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节课效果好坏的体现,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流畅、简洁、能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习好的学生提升能力,差一点的同学抓住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增进感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以前的教学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知识一个劲地灌输给学生,没有重视学生知识的吸收,也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理解、去揣摩,去提出疑问。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课堂有了一个明确的要求:还学生于主体。就是说在整个的课堂中,教师就是一个组织者,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刻刻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必要的时候去给学生解惑,要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渴望与别人交流,更渴望老师的认可,他们既希望与老师感情沟通同时又有些畏惧。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爱。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哪个老师那么他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通过感情的交流,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好这个因素,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生动问题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一个初中学生而言,对数学的具有浓厚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根本要素,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更加热爱的学习数学。生动的情境的设定,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这样老师才能不断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多用一些生活动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和魅力,唤起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再者我们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
学习数学一定要有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在课堂上老师是用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传递信息。因此,学生上课时必须跟住老师的思路,时时刻刻的盯着老师看听、跟着老师想,调动一切可调动的感觉器官参与学习。
要养成主动记笔记的好习惯,课上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学会把重要的知识内容圈画出来,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问题的地方回过头来努力地去思考,去探究。反复的推导,达到知识不断加深的一个效果。对复习有很大的帮助。回家后不要着急做作业,要把一天学过的知识内容好好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的一个体系。
五、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提高效率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讲是一个方面,那么光讲没有练也是起不到一定的效果,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等等方面,在不断的思考的同时,也要充分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我们要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学生的注意力不是长久的。那么讲练的结合就是能够很好地使学生注意力得到发挥的一种方式。我们教师要合理的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源,要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组合一套适合学生不同层次学习的练习题。对于在教学中出现新的因素,我们要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利用自主思维,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增强,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因此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
六、培优传、帮、带
学生是各不相同的,诸多的因素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想办法帮助解决,那么什么办法好呢?这就需要培优传、帮、带。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带动另一批学生,从而达到缩小他们的之间的差异的目的。让学生之间产生良性的竞争。对于部分特别粗心马虎的学生除了严格训练和严格要求外针对他们各自的弱点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同时给予具体的学习指导。
总之,任何的手段和方法都为了更好的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和付出,我坚信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好,教学质量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魏华,教师教学案例分析的实践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7,(4):56-57.
[2]黄梅,龙武安,数学教师新课程适应问题与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3):95-97.
[3]李政涛,论教师的有效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8,(5-6):56-57.
[4]喻平,数学教学心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李莉,常玉宝,数学教师教学观念的发展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3):37-39.
[6]佟建华,数学创新思维的魅力【J】.数学教育学报,2000,9(3):37-40.
[7]韩云桥,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