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供有利外部条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总体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大多都流于形式,甚至根木就没有开展。在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如通过设立专项补贴或奖励资金等.倡导和鼓励企业等用人单位接收实习生,为校企之间牵线搭桥,帮助学校和企业等用人单位实现双赢。切实落实对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评估机制,激发学校和企业共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在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中要真正把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成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定岗实习落实情况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督促高职院校切实重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政府部门也要通过完善相关规定和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等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共同承担培养所需人才的责仟不仅为高职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培训基地,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定期派企业相关人员到高职院校去做职业素养及就业专题讲座或报告。
二、 除了教书育人外,专业课教师要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深入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社会发展现状和前沿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功底,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课木理论知识,从专业前景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指导要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学生锻炼提高,自身沟通、组织、创新等职业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相关部门要有意识地策划组织此一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使自身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要在教学中融入情景教育,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引入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准职业教育环境中进行企业环境的实践培训,学习企业经营与管理经验,认同企业的效率意识、竟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等.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规范管理理.使之具备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
三、最后高职院校应教育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专业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及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技巧。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因素确定就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避免盲目自信或过于自卑、攀比、从众等就业心态问题。最后要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求职技巧。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模拟面试、实际招聘等方式让学生对求职过程中的简历制作、礼仪常识、面试技巧等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最后的准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学校、社会、学生等.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学生是被实施者从根本意义上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其职业竟争力最终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必须以学生就业为中心.各个层面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科学有效地职业素养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