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

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

作 者:孙 博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东街小学 0100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8-39页 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这部分教学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并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片段:(第一稿)
  教学例一:
  1、师:孙老师带来一个教具,在哪里见过?有什么用?你们知道吗?
  2、师:小药箱不光可以用来装药品,帮我们减轻病痛,它其中也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教师出示小药箱,摆放在教室中间)今天,先请同学们对这个小药箱仔细观察,看看从你观察的角度可以看到小药箱的哪几个面,再和你同组的伙伴说说,看看你们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好,现在开始吧!
  3、师:在观察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吗?(比如说你们找到一个位置,可以看到小药箱的所有面吗?)
  4、师:通过观察小药箱,你有什么感受?
  5、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出示:球体)
  6、拿到学生面前。
  师: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什么形状?
  7、师:刚才的结论完整吗?怎么修改?(补充:可能是)
  8、师:如果我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有会发现什么呢?注意:这次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小药箱的表面。
  9、师:你能用简洁的言语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正面(侧面、上面)吗?
  【反思】:
         通过评课,这部分教学得到了这样的评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并准确地回答问题,看似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听到这样的评价,尤其是“看似”一词,觉得这部分的教学给人一种表演的意味,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可在最初的备课过程中,确实是想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也是朝着这样的目标设计的,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问题出在哪儿了呢?在课后指导练习题的时候,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并不是每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机会观察到小药箱,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拿着小药箱慢慢地走过,就是希望每位学生都可以进行观察,但是,实际的效果却是让很多学生匆匆一瞥,根本谈不上是观察。那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提供63个小药箱,不现实;学生每人制作一个,也很困难。那有没有一种物品是每人都有的,又不需要耗时加工的?对,鞋盒!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鞋盒很容易,这样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个学具,只要按照教师的指导,就可以仔细的对学具进行观察,这样每位学生不就可以真正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了。
  教学片段:(第二稿)
  教学例一:(修改部分)
  1、师:孙老师在课前让每位同学丢准备了一个鞋盒,请把你的鞋盒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2、师:谁来告诉老师在生活中,它有什么用处?
  3、师:鞋盒除了在生活有实际的用途之外,它其中还蕴藏着数学知识。今天,先请同学们对你们手中的鞋盒仔细观察,看看从你观察的角度可以看到鞋盒的哪几个面,再和你同组的伙伴说说,看看你们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好,现在开始吧!
  【反思】:
         这次的教学,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我看到学生都在按照教师的指导认真地观察自己的学具,并且能得到准确的结论。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准备的鞋盒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缺乏共性。尤其是在观察物体一个面的特点的时候,每位学生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面,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特点。虽然,每位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学具的正面或侧面,但是,在集体汇报的时候,又很难满足让每位学生都检验回答是否准确,大部分都是由教师和个别几个学生来验证。那么,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满足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观察,又能有共性的汇报呢?通过思考和其他教师交流,决定再次启用小药箱,而且是鞋盒与小药箱相结合,鞋盒可以满足让每位学生都进行观察,保证每位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其中,小药箱又可以弥补鞋盒共性差的特点。
  教学片段:(第三稿)
  教学例一:
  1、师:孙老师在课前让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个鞋盒,请把你的鞋盒拿出来给大家看看。谁来告诉老师在生活中,它有什么用处?
  2、师:鞋盒除了在生活有实际的用途之外,它其中还蕴藏着数学知识。今天,先请同学们对你们手中的鞋盒仔细观察,看看从你观察的角度可以看到鞋盒的哪几个面,再和你同组的伙伴说说,看看你们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好,现在开始吧!
  3、师:谁来说说从你的角度看到了什么?在观察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吗?(比如说你们找到一个位置,可以看到小药箱的所有面吗?)
  4、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出示:球体)
  5、拿到学生面前。
  师: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什么形状?
  6、师:刚才的结论完整吗?怎么修改?(补充:可能是)
  7、师:来看孙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小药箱)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小药箱,我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有会发现什么呢?注意:这次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小药箱的表面。
  8、师:你能用简洁的言语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正面(侧面、上面)吗?(指导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有什么特点)
  9、师:你能从老师手中的图片,选出从正面看到小药箱的样子吗?(学生选择,教师贴在黑板上)
  【总结】:
        通过对一节课的三次设计与修改,我深刻体会到让每位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有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真谛。让学生参与其中,也正是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会继续努力,让我的每一节课都是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