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优秀论文培育(00409144)]
[中图分类号:G646.0 文献标识码:A ]
摘 要:本文以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川农")200多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利用因子分析和SEM模型,从主观规范、创业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潜变量来探究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亲朋支持、案例鼓励以及父母对子女择业的影响程度对主观规范影响显著,创业态度多表现为名利追求和社会责任,而社会网络与冒险性对大学生感知行为控制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愿 ;TPB; SEM
一、前言
本文以大学生为样本研究其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基于以下理由:一、大学生创业是响应政府"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可行性方案;二、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融资渠道、风险感知以及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对于专业大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更具分析价值;三、基于TPB理论,研究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提出值得借鉴的创业建议,以期更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避免一些非系统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因此,研究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具有代表性,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综述
Bird(1988)将创业意愿的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的注意力集中于创办一家新企业以获取相应满足感的心理状态",随后Krueger(1993)提出创业是一种管理方法,既在不局限于当前资源条件而对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捕捉和利用,从把握机会、获取资源、管理结构等6个方面描述这种管理手段;FranciscoLinan和Yi-WenChen(2009)把创业意愿看成是个体对拥有一家公司和自我雇佣相结合的意愿。而本文沿用范巍和王重鸣(2004)对创业意愿的定义:有意愿开展创业的大学生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对创业的态度、能力和信念的一般描述。总结发现影响个体创业意愿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个体背景因素、个体心理因素以及各种环境因素。
1.个体背景因素
个体背景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出生地、所受教育等。众多研究(王满四、李楚英,2011)表明男性的创业意愿普遍高于女性,这一现象可用男性的心理比女性更容易接受风险、损失、失败等因素来解释;教育因素主要体现在学历、专业、年级等方面。范巍和王重呜(2004)对高校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表明,拥有MBA学历的人群其创业意愿比本科、硕士生高出很多。还有研究(齐昕、刘家树等,2011)发现大二学生创业意愿比其他年级高,可能是因为大二学生自身已拥有一定创业条件,了解一些高校创业政策,又不存在就业时的矛盾心理。邴浩、杜涵等(2015)指出父母为企业主、私营主的大学生其创业意愿显著高于父母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生。
2.个体心理因素
个体心理因素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多集中在人格特质和认知特征两方面。人格特质涉及到成就需求、冒险性、控制点等变量。孙跃、胡蓓等(2011)调查发现,个体的冒险精神和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显著相关。陈巍(2010)通过研究发现,成就需求、风险承担对创业意愿存在积极影响,而模糊容忍度对创业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对认知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和认知风格上。丁明磊(2008)提出自我效能在个体因素和创业意愿间起中介作用。刘万利、胡培等人(2011)的研究还表明创业自我效能影响创业意愿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三)环境因素
宏观的政策环境、文化背景和微观的个体特殊环境都对创业意愿起着推动或阻碍作用。段利民和杜跃平(2012)构建了基于GEM模型的中国国情下大学生创业环境模型,研究表明:金融支持,政府项目和文化及社会规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一定影响。
三、研究假设与实证模型
国外学者提出的TPB模型和SEE模型则是研究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这一领域的最具代表性且相对成熟的两个模型。本文以TPB模型为基础,提出下列影响因素对主观规范、创业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假设。
主观规范是指大学生本人在决定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时,其所感受到和遇到的来自四面八方较为重要人士(如导师、朋友、亲戚等)方面的压力。不同父母对子女大学毕业后职业选择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同时,当学生本人接触到身边成功的创业案例时,会收获一定的经验,增强自身创业意愿;另一方面大学生亲朋的支持对个体鼓动性较大。故此提出假设
H1:父母对子女择业影响程度越低,主观规范越积极;
H2:所受成功案例鼓励越多,主观规范越积极;
H3:身边亲朋支持越多,主观规范越积极。
创业态度是指个体对采取创业行动后可能获得的结果所体现的积极或消极的感受,个体执行某行为的动机通常被该种行为的态度所影响。熊志伟、王征兵(2012)在研究中以生存动机、财富动机和成就动机反映了农民工创业态度,向春、雷家骕(2011)也提出个体创业态度分为内生态度与外生态度。本文将从个体精神追求、个体名利追求、个体社会责任研究创业态度并提出假设
H4:精神追求越旺盛,创业态度越积极;
H5:名利追求越旺盛,创业态度越积极;
H6:社会责任感越强,创业态度越积极。
感知行为控制是指学生本人对促进或阻碍其自身行为产生促进的相关因素的感知能力及受影响程度,本文具体从规则聚焦(李敏,董正英;2014)、社会网络、自我效能刘万利、胡培等(2011)以及冒险性等创业者特质进行分析。规则聚焦理论是指人们使自己符合某个意向或实现某个目标不断调节的过程和方法。陈巍(2010)通过研究证明个体认知中他拥有的资源和机会越多,潜在阻碍和困难越少,那么他就拥有越强的行为控制认知。而个体所拥有的资源来自其社交网络,即家庭和个人社交网络;陈思思(2012)也指出创业者特质对创业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则出假设
H7:促进型规则聚焦与感知行为控制正相关;
H8:家庭社交网络和个人社会网络越丰富,感知行为控制力越强;
H9:自我效能感与感知行为控制正相关;
H10:冒险性与感知行为控制正相关;
四、问卷设计、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首先对5个处在不同创业阶段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对创业的看法, 通过分析受访者个体特征和总结学者们对创业意愿的研究,结合TPB理论设计问卷,问卷包含创业意愿、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创业态度5个潜变量,共14个可观测变量。所有题项包含单项、多项选择、表格和李克特量表。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初次发放网络问卷67份,收回有效问卷61份,利用SPSS软件做信度与效度检验对题项做初次删减形成最终问卷,共发放问卷231份,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87.9%。
五、实证分析
(一) 信度、效度分析
信度就是测量数据的可靠程度。本研究利用SPSS19.0对主观规范、创业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创业意愿四个潜变量的15个观测变量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问卷的整体Cronbach' s Alpha值为0.956,各大类的Cronbach' s Alpha值依次为:0.897、0.931、0.943、0.879,均远大于临界值0.6,各项测量指标的一致性很强,此问卷具有很好且很稳定的同质信度。
效度表示测量数据的有效性程度。本研究进一步对每一个潜变量的观测指标分别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并进行KMO 样本测度,进行巴特立特球体检验( Bartlett' s test) 。结果显示: KMO的值为0.923,大于临界值0.7; 巴特立特球体检验的 X 值为2640.125, P <0.001,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此问卷数据准确性高,有效性强。
(二) 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是测试一个因子与相对应的测度项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研究者所设计的理论关系。本文利用AMOS来测试路径模型结构是否合理。步骤如下:
1.检验参数显著性
显著性是指零假设为真的情况下拒绝零假设所要承担的风险水平。检验结果显示: 潜变量中主观规范对创业意愿在p≤0.1的水平下显著,创业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创业意愿在p≤0.05的水平下显著,且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创业态度通过显著性水平1%的显著性检验;与理论结果不相符的是个人、家庭社会网络及冒险性均对感知行为控制不显著,对创业态度显著的变量也只有名利追求和社会责任,其余变量在99%的置信度下显著通过。
2. 拟合优度检验
拟合优度反应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本研究选取 χ2 /df、NFI、RFI、CFI、IFI、TLI、 RMSEA这几个指标作为评价模型的拟合指数。根据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对以上指标解释如下:
(1) χ2 /df 为相对卡方值,越小越好。当 χ2 /df < 2,认为模型拟合较好。本研究中χ2 /df结果为1.78.
(2) NFI、RFI、CFI、IFI、TLI 越接近1越好,大于等于0.9时,模型拟合较好,本研究各项数据显示NFI为0.864,RFI为0.848,CFI为0.928,IFI为0.929,TLI为0.920,模型拟合较好。
(3) RMSEA 是近似误差均方根,若 RMSEA≤0.5,表示模型拟合较好。本研究中结果为0.069。
六、模型结果讨论
本文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如下:
主观规范对创业意愿在p≤0.1 水平上显著且路径系数为0.02,说明主观规范与创业意愿一定的正相关,因子载荷系数分别达到 0.927、0.912、0.894,即假设1、2、3成立。
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在p≤0.05水平上显著且路径系数为0.56。这一结果表示对于的大学生而言创业态度越积极,创业意愿越旺盛;大学生创业态度在名利追求与社会责任这两方面表现更为显著。即假设4不成立,假设5、6成立。
感知行为控制对创业意愿在p≤0.05水平上显著且路径系数为0.25,可观测变量结果显示为自我效能与规则聚焦对感知行为控制在p≤0.01水平上显著,家庭、个人社会网络及冒险性对感知行为控制不显著。即假设7、10成立,假设8、10不成立。
七、结论与建议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父母及亲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作用,并加大创业成功案例宣传力度;
二、加强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创业教育;
三、引进更多社会资源,在资金和物质等方面给予大学生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Francisco Linan., Yi-Wen Chen.,Development and cross-cultural application of a specific instrument to measur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J]. Entrepreneurialand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9,5:593-617
[23]Norris F.Krueger,JR., Michael D.Reilly., Alan L.Carsrud.,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5:411-432
[2]范巍,王重鸣.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6,12(1):14-16
[3]王满四,李楚英. 基于6因素模型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广州的调查[N].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90-95
[4]齐昕,刘家树. 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与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6):151-155
[5]邴浩,杜涵,罗婧. 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76-82
[6]孙跃,胡蓓,杨天中. 基于成就动机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3:130-134
[7]陈巍. 创业者个体因素对创业倾向的影响--感知环境宽松性的中介作用.[D].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管理学院,2010
[8]丁明磊. 创业自我效能及其与创业意向关系研究.[D].天津市北辰区西平道5340号,河北工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