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人文文化建设呼声日益高涨、群众民主权益意识日益觉醒的大背景下,群众对政府办事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政府为民办事第一线的政务窗口,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求,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切实做到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务窗口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政务服务质量,着力提升办事效率和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切实塑造良好的窗口形象,切实提高社会群众的满意度,打造一张体现政府工作新形象的品牌。
要进一步加强政务窗口的各项管理,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管理常态化,注重细节管理
"管理常态化"必须成为我们的一贯理念,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把管理悬在嘴边、挂在墙上,而是要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台面,每个窗口工作人员。一言以蔽之,要通过细节管理,促进管理的常态化。因此,必须定时、专人进行工作状态巡查,并重点巡查窗口人员的工作纪律、服务质量、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及业务办理效率等等,使窗口工作人员时刻绷紧"严以自律、认真工作、优质服务"的绳,确保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精神状态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每个岗位的职责、每个人员的工作流程都细化,并能体现在考核当中,从而实现我们的细节管理目的。不仅如此,我们更要保持全天候的社会监督畅通,不管是大厅的投诉台,还是我们的投诉电话,都必须保证有人接待,有人接电话,并及时做好记录,及时警示提醒有关人员,从而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不断提高政务窗口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要管理绩效化,注重质量考核
有管理没有考核,有考核没有兑现,提升政务窗口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实现办事效率高,为民解难的工作目标,就必须切实加强政务窗口的绩效管理力度,把窗口工作纳入绩效管理范畴,通过考核的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因此,在进一步提高出勤管理的基础上,必须通过设置AB岗位制度等手段,首先确保每个窗口在工作时间内有人在岗并及时、快速地提供各项服务;其次,要加强每月工作汇报制度的落实,每月定期将窗口的办事情况、请假情况、投诉举报情况等等进行通报;再次,要积极开展"周评议、月总结、季评比"活动,每季度按照一定的比例,评选出优秀工作人员和先进窗口、科室,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最后最关键的一点,要将一切工作行为都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直接与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个人的工资、奖金挂钩,并作为评先评优的一句,促进考核办法的科学化、合理化,实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要管理制度化,注重制度落地
制度挂在墙上长期以来是我们很多单位、部门、窗口的最大弊病,有制度不执行或有制度打折扣执行,说一套做一套,一直为社会公众所诟病。政务窗口要打造为民服务的窗口,归根结底,离不开管理的制度化,更离不开制度的最终落地。因此,我们要定期回顾、总结、分析、梳理我们的各项管理制度,看其是否合乎实际需要和要求,观其是否得到彻底执行,查其是否还有遗漏。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加强制度的完善力度,随时总结、完善现有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的最终落实,并通过考核的手段确保其最终落地。
四、要管理渠道化,注重细节服务
当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喷井式发展,网络正成为我们政务工作的一项有力工具。设置了政务窗口的政府部门要积极借助网络优势,不断促进服务工作的渠道化建设,把细节服务体现在每个平台。因此,要积极开展群众诉求热线建设并确保热线24小时全天候畅通;要积极公开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样表等等,积极开展手机上网咨询、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网上代办等功能,及时接受群众网络问询和业务的网络办理,给群众提供最大的便捷;积极开展网络监督及网络回复业务,通过网络的力量,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监督能力,使各类投诉、意见得到最及时的处理,使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改善得到最有效的推进。
五、要学习日常化,注重素质提升
要坚决按照"一岗多能、一人多专"的人才管理思想,高度重视窗口人员的学习开展和素质提升。因此,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定期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提高政务窗口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树立学习标兵的打造行动,通过先进、榜样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全部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要重点抓好素质教育和素质提升工作,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植在每个工作人员的心里。
"管理出效益",同样,管理也能出素质、出素养,只有不断加强政务窗口的管理,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才能真正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职能要求,切实做到为民解难、为民解忧、为民服务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