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影响及防范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影响及防范研究

作 者:王婕妮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中国会计师执业准则中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141 号-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目的就是要把财务报表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执行标准提高,避免财务舞弊现象的再出现。该准则解释了财务舞弊的本质,明确了在财务报表中出现的错误是非故意性质的,而舞弊是一种欺骗手段,是被相关审计部门的统治层、管理层以及工作人员还有其他外部人员联合使用的一种欺骗性之手段来获得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一般有两类和财务审计有关系的财务舞弊。一个就是对财务报表弄虚作假,再一个就是对于资产的侵犯,以上两个行为都会造成财务报表失误的出现。本文通过分析财务舞弊造假的形式,从而考虑到财务舞弊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舞弊;造假; 影响;防范   

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主要存在以下造假形式:
收入造假:记录有问题的收入、伪造收入、使用一次性所得伪造收入、推迟确认收入。如在2001年的ST黎明造假案件中,黎明股份虚拟销售对象,虚开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利用有关出口货物优惠政策虚构收入,营造出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表象。还有公司,提前确认收入,达到美化公司业绩的目的。此外,许多公司为了少缴纳税款,或者进行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都会故意降低利润,将公司做空,以牟取暴利。
费用造假:对费用任意收取,对于费用提出以及对相关的时间概念随意性大,易将资本性的支出以及收益性的支出的概念相混淆,没有充分的分配标准,而且经常对于资产用不同手段进行造假。在审计过程中就会发现,许多公司的期间费用数额巨大,通过费用造假来降低利润,从而实现少缴税的目的。
企业间的相关性也是导致财务舞弊现象出现的一个因素。相关的处理及交易采用非相关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基本的形势上没有确定不过还有固定作用的相关关系;其次,故意对企业间的关系进行隐瞒;第三,潜在关联方。    非经常性损益通常是企业偶然发生的事件中得到的收入或者发生的支出,因而具有短暂性和临时性。但在实践中,很多上市公司在出现巨额亏损时,却依靠非经常性损益使亏损变为盈利。
上市公司利用变更财务政策与滥用财务估计进行财务造假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对于一定的资产的折算进行固定以及对于任何的估计,把固定资产以及利用的期限进行计算;将股权变相的提高使其获得非法利益;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对于企业的坏账进行虚假处理;高额度的集体资本进行减产。
一、财务舞弊造成的影响
1.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财政部门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监督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税务部门通过企业的财务资料,了解税收的执行情况等。而财务舞弊会导致严重的财务信息失真,使统计上报给政府的相关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将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失误,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如果依据虚假的财务信息制订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会起到误导作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2.损害有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股东和债权人,无论是现在或潜在的投资人和贷款人,为了做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财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受骗进而会撤出资金,同时影响潜在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同样,若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融资给企业。因此,财务舞弊所导致的财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削弱了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财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3.损害社会风气和职业道德规范
通过财务舞弊,有关当事人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盗窃、或采用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有款项及物品,以及将本单位财产以捐赠、低价转让、无偿租用等方式转出以获得个人利益。从而导致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将财务职业道德置之脑后。尽管早期的审计准则不承认注册财务师负有舞弊审计责任,但迫于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压力,独立审计职业界纷纷修订执业准则,要求注册财务师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充分关注由财务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二、财务舞弊的防范及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内部控制加强
内部控制主要说的就是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的治理。我国颁布了《关于内部财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势在必行,上市公司应该结合自身特点与情况,合理划分岗位职责权利、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定期进行岗位之间的轮换制度,来保证各个相关的部门之间可以互相进行制衡。
2.强化高层的独立性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位置,发挥了独立性的作用。董事会是需要独立的。既要独立于控股股东,又要独立于经理层。董事会中还应该有一定比例的中小股东和职工代表。由于公司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其切身利益,其加入能够提高董事会的治理效果。此外,应调整独立董事的独立制度:各公司独立董事由证监会统一指派,其薪金发放由证监会向各上市公司收取并统一发放;独立董事应定期对公司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监督检查并向证监会报告;在董事会下设的各专门委员会中应存在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和监会。
3.信息透明化
企业的信息有很多不公开的情况存在,这让对于财务舞弊的人员有了可以钻空子的机会,这样以来财务信息的内外部就沟通不了,针对这样的情况财务人员能够通过美国的安然事件的相关财务处理方法来做:任何投资者都能够有足够的能力了解到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等领域的真实情况,而且要通过非常简练的话语进行叙述;任何一个投资者都需要了解企业的重要信息,企业的董事会主席需要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做出承诺。
(二)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违法成本
我国政府、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需要对经济活动保持高度的敏感,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未雨绸缪,预防法律漏洞的出现。其次,现行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可以保证财务信息质量,但是财务舞弊案件时有发生,这说明财务从业人员有法不依,归根结底,是财务舞弊违法成本低,惩治力度不够,财务人员面对利益诱惑,存有侥幸心理。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参与财务舞弊的机构和人员的惩处力度,达到净化财务行业的目的。
(三)整合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能
在某些案例中,公司领导授意财务人员进行财务舞弊,内审部门形同虚设,而我国的审计中介机构受财政部、证监会等多方管理,却依赖被审计公司,严重影响了监管力度。鉴于此,建议改变事务所审计费用即由被审计单位直接支付的现状,将审计质量挂钩审计费用,由政府整合现有的监管资源,最大限度上维持第三方审计的独立性,从而提高监管的效能,规范上市公司和审计人员的行为。此外,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严厉打击财务信息造假,一经发现就应基于严厉的处罚,以儆效尤。
(四) 加强财务人员的诚信建设,完善财务职业规范
在注重培养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增强法律意识,营造诚信的从业环境,自觉抵制财务舞弊行为。国内外就有许多财务舞弊案例,是由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合伙伪造的,用以谋取暴力或者虚增利润欺骗信息使用者,最终导致投资者的资金有去无回。这些财务审计工作者就丧失了其从业道德与初衷,特别是对于外部审计机构,注册财务师应当履行其"经济警察"的职责,提高执业水平,为市场经济秩序保驾护航。
(五)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责便是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内部控制报表进行审计,发现其错漏之处,经过改正之后,会计师事务所有义务也有责任,如实的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出来,供信息使用者使用。会计师必须具备识别财务舞弊的手法,以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对其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树立其职业道德。此外,事务所应该加强对专家的利用,尽可能减少由于技术层面的原因导致的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其次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水平以及职业道德,履行自己的职责出具真实可靠的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