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使信息技术成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如何教学这门课,也成了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应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入手,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算机技术;兴趣
引言
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时代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带动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方法的不断更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信息技术学科将处于高速度与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
2.科学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反过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应用性
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过去的计算机教育中,曾一度为了学习计算机而学计算机,而面对现阶段的现代化教学,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应用它。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的是如何进行信息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4.基础性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硬件资源更新发展迅速,人们在应用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新的应用方法。目前,可应用的资源有很多,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出现,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具有普通性和迁移性基础知识的基本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体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亦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会出现,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而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此外,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2.分层次教学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学生家里都有计算机,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也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计算机基础,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了信心。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同学们认知计算机,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学生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大量实践证明,这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任务结束时,他们不仅学会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自主学习
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便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4.边讲边练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强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讲授理论知识,却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那么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就失去了;反之,如果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上过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堂课可以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学生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而信息技术教学刚刚起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阳《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导入》[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年11期。
[2]王艳艳《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毕业论文。
[3]李艳《谈谈新课标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6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