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运用有效策略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运用有效策略构建高效课堂

作 者:傅 睿 (安徽省凤阳县府城镇中心小学 233100)

摘   要:语文教学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策略来构建高效课堂,应该是每个语文老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优秀的语文课首先是真实、不作假,常态的课;其次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的有意义,有收获;第三,优秀的课堂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本中,积极思考,用心体悟。
关键词:语文素养;有效策略;高效课堂

语文教学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思维的建立。为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思考和运用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看到语文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离不开语文,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力求多一些、活一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就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提出各种问题,勤于请教。
二、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学习延伸性的策略
学习语文仅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教材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教会学生把学习语文的时间延伸到课外,比如:预习、复习、同步阅读、特色习题训练等多样化,既巩固了文本内容,又拓展了相关知识。我们喜欢让学生课前预习时把生字、新词、课文内容和课文相关背景、人物资料都做一些了解和掌握,复习时从文本重点、延伸阅读和联系为中心来布置作业,那么课堂上我们只要检查预习或者复习落实到位,通过交流、合作互动,既能节约时间又可以提高理解效率。
三、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自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能动性是指主体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创造性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层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呢?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高高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座位上毕恭毕敬,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并且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控制着知识和信息的霸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压抑的地位,根本做不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也就无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一批胸怀宽广、知识丰富、开拓进取、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其次要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做到教学的最佳结合,使学生爱学、能学、会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活动的引领,重新认识师生关系,与学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只有保证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不断启发学生自己的心理力量,激发学生各种潜能,引导和激励学生了解自我,并不断调整和提高心理素质,进而成为适应环境、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不断更新观念,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灵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应该创设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学多问
"学以思为贵。"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老师见到学生有为难情绪时,要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给思维方法,要善于启发、点拨、鼓励。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无法解决时,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共同合作解决。"合作学习"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发言,要听取其他学生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好小老师,这样参与的质和量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机会很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只要在小组内认真交流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解决,这样既节约大量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发展
作为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一线学习和探索的些许经验。总之,课堂教学极具艺术性,影响教学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久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
[2]薛法根《推敲新课程课堂》,广西教育出版社
[3]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