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之间,心理变化非常明显,一个心理阶段结束另一个心理阶段随之而来。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是小升初生活的过渡时期,这段时期的知识体系衔接,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都是建立在健康的心理历程的衔接基础上。
12岁左右的孩子即将接受一种新的学校教育,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已经进入一种不同的类型,性格变化更加显著,不像前一个阶段那样稳定简,他们的身体发育没有前一个阶段缓慢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成长的意识,有时家长会把他们当成大人要求:"你已经长大了......"可有时还是被当作小孩对待:"你小孩家家的懂什么?......" 学生在这种半成人的环境中生活,加上学业的增加、节奏的紧张、全新环境的不适应,自卑、猜疑、嫉妒、纠结······充斥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家长的不良情绪、眼神、语言和行为都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焦虑等。不少学生以情感代替理智,敏感,困惑,迷茫,甚至产生厌学、逃学现象。如果学生的人际交往活跃,心理磨合期就会很快过去,但大部分学生却是生活在一个心理的朦胧时期,你说东,他做西,像刺猬对所有的人张开防卫的刺,更甚者像炸药包擦边就炸,与班主任、家长日渐疏远,成为我们熟悉的陌生人。我们把孩子这种阶段的特定情况称为"叛逆期"。由于升学的压力,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孩子学习为重点,或"以暴制暴"或"喋喋不休",往往忽略了此阶段"忙前"重要,"忙后"更重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更需要的是大人的悉心指导。
在此期间,每个家长要怎样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与人格的完善,用健康的人格,美的心灵去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呢?
一、"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重视思维衔接
家长提前从教育方法、态度、期望值等各方面做及时的调整。与孩子建立平等、互重的关系,能以接纳和尊重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成长,再向孩子提出进取要求。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障碍时,更多地是从正面鼓励、肯定和引导,而不是带有负面情绪的方式去刺激孩子。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使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关键的时期,使孩子开好头,有个好的开端,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1.营造愉悦的家庭氛围
尊重孩子的正确意见,凡事与他们商量,给孩子宽松愉悦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氛围。只要孩子不违反原则和不逾越界限,给他们最大限度的自主权。当你有任何决定的时候,不妨多问一句孩子的想法。
2.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和孩子交流
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对事情的想法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给他们一些正确的建议,从而使孩子能够逐渐独立,逐渐成熟起来。多和孩子交流,避免和他们正面冲突,采用疏导的方式解决和孩子不同的意见。
3.多与老师交流
学生适应新学期新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老师没有了解孩子之前,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言谈举止,或者和他要好朋友沟通,了解本阶段内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和老师联系,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才能让孩子解开内心存在的心结,以良好的心态、崭新的面貌投入新的学习生活中去。
4.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团结互助,舍得让孩子"吃亏"。其次,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空间。指导孩子慎重地选择朋友,要珍视和发展友谊,引导孩子恰当地与异性交往。当然,更要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心理,学会说" 不"。当行为不良的学生对孩子发出不正当邀请时,孩子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且有巧妙拒绝的能力。学会和别人共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宽容忍让,尊重他人,谦虚谨慎,善解人意,以诚恳、公平、谦和、宽厚之心对待别人,容忍别人的短处和偶尔的过失。要学会互相帮助,积极帮助同学能够在学生集体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同学之间应加强交流,相互了解。出现矛盾要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批评,逐步完善自我。
实践证明,抓住六年级后半学期到七年上学期这一小升初过渡的关键期,做好相应的适应指导工作,增强学生主动适应的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初中学习生活的特点,不断克服不良习惯,形成促进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跨越各种障碍,以适应环境,学会学习,就能够缩短小学到初中阶段的适应过程,让孩子们在阳光下,自由呼吸,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
二、"细节决定成败"--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
初中阶段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小升初衔接教育既是一个传授知识的静态过程,更是一个教会方法和培养能力的动态过程。
斯宾塞曾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 初一新生他们的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自觉性与被动性相互交替着。他们开始从依恋老师的状态下逐步朝着独立的方面发展,家长必须适应这一特点,放开手而不撒手,努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们的任务是把孩子扶上马,送一程,接下来让他们自由的驰骋。
1.明确身份,进入角色
要明白孩子自己的身份,能够尽快进入角色。知道自己长大了,面临一个新的起跑线,有更多的学习任务、艰难困苦,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并为自己的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其次尽快找到适应中学教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的习惯、上课做笔记的习惯、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复习的习惯、订错的习惯、考后分析的习惯等;接着,积极探索、思考,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制定各阶段的学习计划,逐步学会学习。最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并注意掌握学习的负荷量,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生活的新变化。
三:"挑战自己"--养成积极进取的心态
如果学生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所以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
三个步骤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家长、孩子的思维衔接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让孩子接受你对他学习及生活活动的参与。进而接纳你的建议,所以,小升初阶段,忙后比忙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