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始终应坚持的优良传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如何提高学生考试作文的分数更是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根据自己批阅作文的经验,立足于阅卷场这一特殊场合,着眼于考试作文的评价体系,就如何提升学生考试作文的分数问题,在阅卷场作文分数判定特点、阅卷场按等给分的主要标准、平常作文教学中需要注重的具体细节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 ;考试;提分技巧
在整个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分数所占比重很大,60分可谓关系重大,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都有"写作提高班",市场上各类作文类参考书也是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实际的情况或许是,参加各种"提高班"并没有明显提分,希望参考书成为应急"宝典"的也收效甚微。许多一线老师也深感作文教学的操作不够得心应手,所以,作文这个版块成了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学生也有了一句顺口溜:"语文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前辈教师叹息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竟然不喜欢写作;作家则说,没想到现在的高中生写出的文章如此难看。" [1]
我从2008年起,在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已经6年的时间,期间参加过多次绵阳市统一组织的各种考试阅卷。最近一年参加了绵阳市高2011级一诊、二诊及三诊的网上阅卷工作,有幸的是这三次都分配到了作文组,作为一名高三教师,对我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能让自己通过阅卷场的实际情况反思我们怎样有效提高作文教学,以下几点,是自己一点虽粗浅但却真实的体会,希望能对大家的日常教学有所帮助。
一、阅卷场作文分数判定特点
1.大规模、大容量、高强度
集中组织的统一考试,在册学生都是参与者,可谓规模宏大。以绵阳市高2011级为例,三次诊断考试的参与者都有四万人以上,因为场地等各种条件限制,从各地抽调的阅卷老师仅二百多人,分配到作文组的大概六十人左右。而阅卷时间也有限制,一般两三天内需完成全部工作,这样算下来,几乎每人每次需完成六百份左右作文试卷,平均每天需完成三百份试卷(高考虽参考人数增多,但阅卷者也只是按比例在增加,所以每人每天的工作量大致相同)。
2.时间限定、按等给分
因为是统一阅卷,大家需要齐心协力,尽快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为避免偷懒等情况的发生,大家都有基础阅卷量的压力,阅卷过程中作文的题组长也会不断提醒大家的工作进度,这就存在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即每人每份作文都有了时间的限制,通常要在50秒内给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分数,无形中大家的大脑中都形成了作文的等级,直接按等给分,酌情上下浮动。
二、阅卷场按等给分的主要标准
受到了工作强度和作文给分的时间限定,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去判断一篇作文的所在等级呢,通常阅卷者必须考虑的有如下一些因素:
1.标题
教学中,老师们会给学生强调好的作文题目的重要性,所谓"文好题一半"。在这里,笔者需要强调的是,符合要求的题目是作文的首要条件。符合要求就是要按试卷上要求的进行。如绵阳市高2011级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的作文题目要求是:以"真实最好/真实未必最好"为题,写一篇文章。很明显,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而真实的情况是自创题目者很多,如"真实,让人生更有意义""生命的真实"等,这种作文如果一出现,首先就给阅卷者不好的印象,即使后文写作符合要求,也因题目的不按要求而损分不少。
2.开篇
在各类的作文教学参考书中,对开篇技巧的谈论很多,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如排比引入法,名句引入法,对比引入法等。在此,笔者强调两点最需要注意的基础知识点,即一定要给学生强调开篇不能有错别字,特别是引用名言的时候如果说出作者,千万不能将作者名字写错,更不能原文照抄试卷中的提示语,这会让老师觉得学生开篇就没有自己的东西,可能后面的内容也不会很出彩。开篇虽然不能照搬提示语,但对于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却一定要在首段中出现,这样可以最有效地避免偏题的情况出现。
3.中间部分
如果作文题目符合要求,开篇也有一定的写作技巧,这就给老师一个初步的好印象:相对精彩。这时需要强调的是,高三多写作议论文,作文的中间部分,不能老出现一些老旧的论据材料,避免作文"四大名旦"的反复重演。要形式变化,特别是多结合教材,用教材中出现的素材来构思论据,想想,看久了熟悉的面孔,有新材料的惊喜,又是能够将教材中的事例引入文章,势必会涨分不少。
4.结尾
作文的结尾也很关键,但有些学生文章写到最后,已经是绞尽了脑汁,考场上或许十五分钟的提示铃声也响了一些时间,这时的学生紧张、焦虑,如果作文字数不够,同学可能会采取生拉硬套地多分段,形成散文诗的感觉。这种情况虽是写够了行数但却让文章结尾空洞,影响得分。
三、从阅卷场反观平常作文教学
以上几点是我作为阅卷者的一些粗浅体会,这些作文的给分点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肯定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那么,我们通过阅卷场的信息来反观我们平常的作文教学,需要注重的是哪些方面呢?
1.立足作文基本点,首先保证无意外
作为班级授课的方式,我们要做到的是提高班级的整体分数,一定要避免有些同学作文出现意外:即作文分数没达到基础等级。每一个老师都要把班级学生作文获得中上等级作为基础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强调一下几点:
(1)重视学生的日常审题训练
以我校为例,每个学期的假期作业,我们都会让组内的语文教师精心准备几则作文材料,然后将这些材料汇总成小册子,让学生审题,理出所有的立意,每次的月考作文都随机抽取其中一则。这就将假期作业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挂钩,特别是考试的刺激,让学生不得不去自己琢磨每个材料的最佳立意。即训练了审题,又避免了假期作业"学生完成一个月,老师仅需一个阅"的无效尴尬局面。
实际操作中大家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审准题的要求却是共同的,特别是训练学生一定按要求审题。
(2)有针对性地开篇训练
每个同学都期望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开篇,临场时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灵感的闪现,这就要求我们有备而战,有针对性地训练各种开篇技巧。但是,也不是需要每位同学要把所有的方法都掌握精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多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喜欢的开篇方式,用自己最擅长的应对。例如,我有一个学生最喜欢的开篇方式就是名人引入法,他的技巧就是头脑中随时储备10个左右的中外文化名人名字,如纪伯伦、雪莱、梭罗等,在写作前将他们的名字正确书写在草稿纸上,然后正式写作时能够根据情况筛选,有时候可能脑海中也不一定能够闪现与主题相对应的经典名句,但他可以很巧妙地将主题语变化使用,虽说不是提倡所有的学生都这样,但针对个别写作困难的学生,这种方法的确实用性很强。
(3)常见话题需要有备而战
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学生的复习重心可能已经转移到了其他科目,对自我感觉涨分不高的语文学科并不会花太多的心思,自主时间也不会主动看语文资料,特别是作文。这是语文教学需要面对的现实,但我们也不能向现实妥协,学生不管我们也不理,这时候需要采用一些应急的措施补救。以我所教的高2011级2班为例,该班级是年级上学习能力相对滞后的同学,平时作文分数段在45到47分者居多,对这群孩子,我的高三最后阶段方式就是,每个寝室需要准备三个常见话题,每个话题寻找至少5个论据,每两天在黑板上板书一个话题及论据,论据只出现最简略的名称,如果学生看到自己不太熟悉的论据,可以及时向该寝室同学请教。
2.高分绝非偶然,重在日常积累
(1)书写美观
漂亮的书写在什么时候都是受欢迎的,一份书写美观的作文更是关键,就像精心打扮了一番,总能给人欣喜。语文老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多叮嘱学生,不要期望用训练字帖的方式来提高书写,要做的应该是把每次最简单的作业都当成一份书法作业来完成。而且学生作文书写有了进步的应该及时表扬。"学生在写作中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得不到教师的鼓励,最是一件无趣的事。"[2]同时,我们老师在教学板书中,也要追求书写的美观,以身作则。高2011级,我们年级上有3位同学语文成绩进入全省万分之一优生行列,这三位同学高考语文成绩都在125分以上,他们的公共相似点就是书写非常漂亮,全篇试卷让人赏心悦目。
(2)重视点滴积累
"人不愿陷于可怜的境地,也不愿事后有什么悔恨,所以对于自己所写的文字,总希望确是美好的。"[3]但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并不能保证所写的文字都是美好的,这样我们要求学生都准备个随身的小本,最好选择软面抄的那种,方便记录也方便携带。课堂上老师偶然的一句话,自己看书无意间心动的某一处……凡是生活中真正能感动自己的东西都可以摘录下来,这个本子不是老师要检查的作业,但却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语文素材。考前学生心理浮躁,看书效果不够理想,这时候翻翻这个小本,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两三句话强化记忆,也许后来的作文都用上了。
(3)强化思想的深度训练
这个工作不是单独由某节专门的训练课来完成的,而是渗透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每堂课程中。在学习新教材的时候,课堂上我们的每次提问都对学生是一次思维的启发,而且在分析文章思路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用系统的眼光来看待文章的整体结构。比如在讲《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通过精读课文之后发现题目中这个"退"字就是贯穿全文的"线"。于是我先让同学们从题目入手找到关键字"退",然后问:"为什么要退,谁去退,怎么退,退的结果如何?"逐一展开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将课文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给学生强调,这一系列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在写文章时的一种写作思路,层层推进。
我们备课组内还有老师不要求学生写周记,而是每学完一篇新课文,就完成一次片段作文。该片段作文必须以课文相关材料为素材,这样的训练即避免了周记的话题随意性,任务也不重,学生乐意完成,又让学生熟悉了教材,学会了在作文中组织教材内的语言,以后写作中也养成了优先思考课内素材的好习惯。
总之,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每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所采取的方法也可能是不同的。笔者仅是从自己亲自参与阅卷的经历中来反观我们作文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观点粗浅,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王栋生《人民教育》2008年05期
[2]《我们的写作观需要反思》江苏吴非
[3]《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
个人简介
姜丽娟,高中语文教师,2004年6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从2004年至今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先后被评为"教坛新秀"、"先进女职工"、年度"优秀教师"、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绵阳市优秀班集体"。有多篇论文先后在《科教新报》《教育导报》《中学课程辅导》等刊物发表。所带学生有多人获得"新世纪杯" "冰心"作文大赛等项目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