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学者的角度利用高等教育理论针对韩国大学等级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探索相应的对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性的意义。
关键词:韩国高等教育;大学等级化
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大幅提升,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各个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在韩国,这种竞争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并直接导致大学等级分化,以及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同质化现象。这种现象必将成为高等教育逐渐向多样化,大众化方向发展的绊脚石,也是目前国际教育界炙手可热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大学排名与等级化现象
为了评估高等教育投入、过程与产出质量,对各个高等教育机关进行排名是比较常见的评价方式之一。因为这种方式用鲜明客观的数据能够为政府,学校,特别是学生和家长提供通俗易懂的比较信息。同时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排名能够某一些程度上帮助认证机构,评价机构,以及接受评价的高等教育机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以及问题,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地在竞争中自我完善,提高高等教育的产出质量。作为评价的一种结果,大学排名本身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如果排名从流动性转为固定性,那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所谓的等级化现象。这样的等级化现象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
以韩国为例,目前的韩国的大学排名有着非常鲜明的等级化以及地域特的点,韩国大学等级的金字塔尖就当属韩国的最高学府-首尔国立大学,首尔国立大学无论从历史角度和政治经济意义上来看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条件以及其他学校望尘莫及的社会地位。其次是以高丽大学,延世大学为首的名牌私立大学,再就是其他位于首尔的大学,仁川,水原等泛首尔郊区的大学,最后是脱离首尔的各地方大学。这样的等级分化现象使得韩国的学生和家长缺少对于学校本身的认识,学位主义,名门主义盛行,偏离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二、韩国大学等级化的历史渊源
大学等级化的形成与首尔大学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24年日军占领统治朝鲜时期设立了朝鲜半岛最早的国立综合大学,即京城帝国大学。日军战败后,朝鲜把民族自强运动的重点之一放在的教育领域上,1946,京城帝国大学被废除,同时颁布了《国立首尔大学设立相关法令》,将京城帝国大学与其他的十几所专科大学合并,设立韩国最初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即国立首尔大学。即从那时起,首尔大学不仅继承了京城帝国大学的所有资源,而且享有政府在各方面给予的支援和特惠。为大学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等埋下了伏笔。1980年韩国颁布了所谓的"7.30"条例对高等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学毕业定员制度的实施以及扩招等政策导致了人才市场上的供大于求,直接造成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求人才的企业不得不根据大学来评价毕业生的价值,市场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变相成为了大学之间的竞争,同时单一的高考入学制度也促使社会对大学形成了等级意识的判断。
三、理论解读大学等级化的成因
造成韩国大学的等级分化现象的原因复杂多样,尤其是与历史,社会文化,政府政策等不同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主要通过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特罗(Trow)提出的几个重要理论框架对韩国大学等级化的成因进行多角度的解读。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特罗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首次提出的高等教育理论。他将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按照毛入学率不同的分为精英教育阶段(小于15%)、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于15%)和"普及化教育"( 超过50%)三个阶段。从数字上看,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80%的韩国俨然已经进入到了普及化教育阶段。但社会对于名门大学培养出的人才需求却仍然让高等教育停滞在最初的精英教育阶段。位于金字塔尖的学校依然是提供尊贵的和收入高的职业以及以前只有极少数精英才拥有的经济社会地位的摇篮。与此同时,选拔学生的途径也也依然采用单一凭借高考以及中等教育成绩的精英教育选拔方式。这样的方式也无法满足普及化教育阶段保证学生多样化的选择权的要求。
此外,特罗在高等教育等级化理论中提出了决定高等教育机构等级地位的几点主要因素。即从客观层面上,政府的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了高等教育机构的等级化,而从主观层面上,大学的名声,即人们对于大学的主观认识也是等级化现象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两个层面的因素在韩国大学等级化形成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发现。首先政府通过颁布《国立首尔大学设立相关法令》在法律的层面上确保了首尔大学拥有与其他大学不同的特殊地位。在韩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这样的政策使得首尔大学独享政府提供的各种特惠和资源,使首尔大学的特殊地位延续至今。而在主观层面上,韩国民众的精英中心主义认识非常顽固,加剧了等级化现象的形成。此外,按照特罗提出的四种高等教育类型的划分,韩国政府采用的是多元论精英主义的立场。即允许有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并存,但却间接承认并默许它们之间的等级分化现象。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拥有可以满足教育市场上不同需求的特性,而采用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进行不均等的资源分配,造成了大学之间为了争夺资源而互相模仿,逐渐失去自己的特点,造成同质化现象。
四、提出几点解决的方向
(一)在解决大学等级化现象的问题上,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政府应颁布一系列的措施,对非泛首尔地区的大学充分提供各种支援,增进与上流大学之间的资源交流和共享,促进大学自身的发展,提高教育输出的质量,增加大学的竞争力。同时,政府应该充分承认不同高等教育机构自身的特殊性,鼓励学校强化发展自身的特色,为教育市场提供多样的选择,满足市场以及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针对学校的特色学科进行人力和财政上的特殊支援,减少大学间的同质化现象的发生,并考虑到各个不同教育机关的特性采取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与此同时,改变单纯凭借考试和成绩招生的单一模式,丰富选拔学生的方法和途径。
(二)政府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大学本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大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使命,理念和价值,寻找自身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满足教育市场对特定领域人才的特殊需求。比如专科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协作,培养满足未来产业和企业需求的专门型人才,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此外,要做出改变的还有民众对于高等教育的正确认识。在初中等教育过程中避免灌输等级意识,在选择大学时,应更多的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特殊性以及自我需求。
五、小结
韩国大学等级分化现象是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等级分化现象一定会阻碍了高等教育趋向多样化和平等化的发展的脚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是今后韩国高等教育势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简介:
佟鑫(1984.11),女,辽宁锦州人,韩国延世大学教育学博士 ,韩国水原大学国际大学助教授。比较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