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学生课余时间,反复做各种习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课堂效率低,为了弥补,老师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或是技能课时间。不仅是学生,老师也厌烦了这种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向课堂 40分钟要质量。现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 根本之根本。小学是学习语文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 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结合高年级的教学要求, 去给知识“号脉”,要有的放矢。首先,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材,备好课,这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还要明确本课甚至是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问题,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但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在深钻细研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形成自己的见解。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
三、课堂设问少而精,重在“悟”
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问题不必多但要有思考价值, 要有一定的坡度和难度, 要提得恰当, 问在点子上。教师应该巧设问题,善设疑点,妙设联想点的作用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这时,就要求教师巧设问题、疑点、联想点,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使学生更有所感悟,真正体现学生思维的个性。总之,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产生了最佳学习状态、展开想象,从而诱发了潜在的“ 悟”性,悟性高了, 个性就凸现了, 创造性也就形成了, 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常是教师教学疏忽的一个地方,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多利用。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五、启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谈不上创造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始。语文课堂教学要启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托进行联想和想象,这不仅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而且还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能为学生创造性表述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例如:教学《少年王勃》时,为了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我就设计了:当时王勃只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情景吗?如果你是王勃还会看到什么呢?问题提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最后让学生把所想的写下来。
总之,仅有上述几点还远远不够,还应更新教育观念,走进“大语文”的广阔天地,而且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这样才是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
[2] 《小学语文教育探索》,杭州出版社
[3]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