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城市旧城改造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与责任思考

城市旧城改造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与责任思考

作 者:张 婷 (南昌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330031)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一些旧城区开始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扩张,由此许多城市开展了旧城改造活动,以优化城市结构、改善民众居住条件。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如改造规划的不合理、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建设、暴力拆迁等。这些问题的形成都与政府在旧城改造规划中的角色定位不恰当相关,本文以北京旧城区改造为案例,以小见大,对地方政府旧城改造中的角色与责任进行分析。
关键词:旧城改造;地方政府角色与责任;掌舵者;服务型政府

前言
当前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都陷入了困境,对旧城改造没有深刻的认识、过分追求经济利润、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破坏,出现了缺乏自身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建设。造成此现象重要的原因在于旧城改造中政府中的角色定位不恰当,旧城改造是涉及面广泛的社会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全方位的、长久性的工程,鉴于旧城改造的重要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毫无疑问应该担当主导角色,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一、旧城改造的含义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 。
二、案例:北京旧城区改造
北京既是现代化大都市也是是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的世界文化遗产基地,"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梁思成),在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中,北京的旧城区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公共卫生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基础设施不全、房屋老化问题等,使得北京的旧城区安全隐患多,而且影响到北京经济的发展。因此不得不进行旧城改造,从现实施的菊儿胡同改造为例,这是一件改造成功的案例,在改善公民的住宅问题的前提下,也不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保留住胡同文化,使得传统与现代相适应。
但北京的旧城改造还是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为了追随经济的发展脚步,开展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活动,往往在现代和传统之间缺乏恰当的考量,造成历史文化所依托的城市环境的缺失,形成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建筑;
2.由于传统建筑存留的时间较长,以及中国传统的木建筑结构特点,造成传统建筑出现房屋质量的问题,以及与现代社会生活不相符合,造成了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在旧城改造中不断消失;
3.大多位于旧城中心的历史街区潜在的区位优势成为追逐商业利益的焦点,容易发展成旅游景区,追逐经济利益,在传统的历史遗迹不断变得商业化,丧失的传统文化的韵味;
4.城市发展向心聚集,旧城的结构逐渐受到交通压力、卫生环境改善、现代化设施需要的压力,往往会出现对旧城区进行结构性调整,对旧城环境造成巨大冲击;
5.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对城市的历史环境的保护机制不健全以及管理手段的落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规划与管理手段相对滞后 。"
三、政府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现状
以北京旧城改造的现状,扩展到中国的其他地方旧城的改造中都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实际角色与责任:
1.政府往往是单方面话语权的拥有者,政府进行旧城改造中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第三方监督机构和公民对改造政策缺乏话语权,政府完全的掌管旧城改造的建设。
2.政府为追求经济利益,在选择开发商往往会存在隐性的利益选择,与开发商的利益趋同就会缺乏对旧城改造中历史文化的保护,往往会为了追求政绩而大拆大建。
3.政策不合理以及程序的不合理,在旧城改造中政府往往是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容易出现改造政策的不合理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的问题。
四、政府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的角色与责任校正
1.积极采纳各方意见
在目前我国的旧城改造,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健全,政府在旧城改造中处于权力的中枢地位,在改造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常常是由政府内部进行决定,并直接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在这其中没有考虑到公民的意见,没有进行必要的社会的公示。为此政府在旧城改造中为了使改造政策符合实际,降低后期问题的出现,必须要积极采纳意见,可以通过听证制度,向社会公众进行信息的公示,听取各方意见,形成合理的政策。
2.充当掌舵者而不是划桨者
政府往往在旧城区的改造过程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自己制定政策自己执行政策,导致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往往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漠视。为此政府要校正自己的角色,注重战略指导,给旧城改造提供方向指引而不参与具体的改建,正确认识到自己是旧城改造政策的制定者和改建过程监督者。
3.不过多干预市场,不滥用行政权力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在旧城改造中要遵循市场的规则,对市场机制进行补充完善,发挥守夜人的作用。政府在选择旧城改造工程的开发商时,要按照市场规则,选择恰当的开发商,不用局限于当下的经济利益,要考虑到未来旧城的发展,要让旧城在未来也能够站得住脚。
4.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进行旧城改造是为了提升为公民服务的能力,解决旧城区中公民的发展需要。为此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政府定位为公共利益代表者,从这个角度出发,做好服务型政府,及时高效的为公民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另外还需要充当中介,平衡好旧城改造中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五、结论
旧城改造是必然趋势,它能够改善城市卫生环境和部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能够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但从目前的改造情况来看,旧城改造常常出现各种后遗症,使的旧城改造成为社会焦点。政府在旧城改造中不能仅仅看重建了几座楼,修了几条路,而是要注重政府是不是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民是否能从政府的旧城改造行为中受益,做一个善于采纳意见者、掌舵者、守夜人、服务型的政府。
参考文献
[1]张延涛:《对当前城市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河南科技 2014-08-25
[2] 叶东疆:"旧城改造中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城乡建设》(J),2003年第四期
[3] 张文辉、邵仕国:"旧城改造的几个问题--基于政府视角的认识",《规划管理》(J),2008年第二期
[4]杨靖瑜:《旧城改造过程中政府的角色》(D),华东师范大学,2009-04-01
[5]井忠杰:《北京旧城保护中政府干预的时效性研究--以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烟袋斜街地区为例》(D),清华大学,200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