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随着各种网络教学资源的普及,高中化学课程也将面临机遇和挑战,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有些学习能力较弱,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另外部分教师教学手段过于陈旧,教学和学习双方都比较被动,这大大影响了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要跟上时代需要,利用先进的手段和教学反思解决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
关键词:化学;慕课;教学反思
近几年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化学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学对象,另外虽然在教学中我们也结合使用多媒体课件,但是教学手段仍显单一,教学和学习双方都比较被动,这大大影响了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结合教育前言,利用高效生动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手段的改革
1.传统课堂与慕课有效互动
我们在传统课堂和慕课课程基础上,是通过提供完善的线上教学管理,保证学生课前利用课程网络资源实现自学效果,并为不同基础和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差异化帮助。另一方面在线下开展以分享研讨、问题解决、团队合作及案例学习为主的翻转课堂。通过在线测试网完成课后作业,通过拍视频或者拍照方式,将完成的作业上传到课程学习平台。为了鼓励学生交流及分享学习经验,课程平台还设计了奖励机制,根据课程完成度与平台活跃度等,学生可获得不同积分,累计积分将纳入平时成绩。
为促进传统课堂和慕课之间更有效互动,保证学生按质按量完成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关注学习过程,学生考核也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成绩主要是通过课程平台提供的数据,对学生在线视频观看、在线作业完成及在线讨论参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线下成绩主要由学生分组报告、课堂提问和讨论情况及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学生的作业也不再是大量的百度文库的复制和粘贴,有了更多思考和观点,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深入学习。
2.新课堂的基础-自主学习
在"问题导学"模式中,各校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在课型安排上有两种基本课型:自主课与展示课。而且自主课所需的时间基本等同于展示课,甚至更多,所以才有"半天不上课"的说法。 自主课与传统意义下的预习或者自习有所不同,预习或者自习是宏观的,没有具体任务安排,没有教师指导,完成任务的质量是不可测等;而新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是有规划的,安排了确定的时空和资源,并由教师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及提供帮助,对所完成的任务给予严格的评价。
二、适应学生发展,实现多样化教学模块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生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 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引导学生学习无处不在
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发生在图书室、网络室、实验室、班级、办公室等各个场所。这样的自主学习,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为后继的小组讨论,班级展示交流奠定基础。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师生进行深入教学反思
1.反思化学问题,引导学生以活动促学习
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中"化学与生活"模块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在组织学生学习 "环境保护"这一节内容时,先把教材的设计意图向同学们做了介绍,在学生明确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及保护环境的意义后,提出"请你介绍一种环境污染的现象、形成原因及产生危害",要求分小组进行准备(双休日),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组织进行,考虑到有的同学上网查找资料不方便,我印发了相关的材料供学生参考。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准备,本次活动成绩记入平时成绩。
2.加强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做浓度对化学反应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参考文献
[1]林心炜;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法的探索和分析;2011(8)《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朱利华;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法的探索和分析;2014(6)《考试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