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论初中教学教育中学生情感现象与对策研究

论初中教学教育中学生情感现象与对策研究

作 者:王蓉 胡晋城 (湖北省咸宁市温泉中学 437100)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以树立的关键时刻。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实施逐步深入,但是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初中教学重科学知识、轻情感和心理教育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本文从情感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入手,阐述了目前初中教育教学当中情感现象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期望对加强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阶段;情感教育;对策建议

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要面临不同的压力和任务,作为处于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往往需要面临来自学业的压力、青春期的叛逆等诸多问题,对中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情感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概述
(一)情感教育概念
情感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是从应试的角度着眼,而是倡导更加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态度以及心理状态,从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的统称。情感教育通过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锻炼学生的情感掌控能力,促使其对于学生和生活都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其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喜怒哀乐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在复杂的社会群体生活中,往往会形成更为复杂的情感和心态,它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作为中学生而言,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成长环境,来自同伴、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将会对其成长状态和心理健康产生复杂的影响,情感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可以有效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中学生的三观逐步形成,心理上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步苏醒,中学生在这个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找到其心理上的归属,需要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关爱、父母的理解和学业上的成绩,诸多心理诉求对于中学生来说情感是敏感脆弱的,用情感去教育学生、用真情去打开学生的心锁往往可以取得良好成效。
二、初中教育教学当中情感现象原因
目前来看,初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情感教育还不够重视,对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感现象还不能有效应对,总的来说主要以下几种情况和原因:
(一)缺乏信念教育,影响人生观形成
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许多执中学仍然以升学率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将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进行评判的唯一标准,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口号落实成效不佳,这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十分不利。中学阶段对于中学生来说,不单单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智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是理想信念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来看,许多中学生对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从未思考过,对自身的理想缺乏认知,这将对其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极大。
(二)思政教育缺失,影响价值观的形成
据调查,在中学阶段学生普遍反映不喜欢政治课,把其当做可有可无的课来处理,认为政治课假大空现象很严重,脱离实际、缺乏创新、知识陈旧、多为说教,教学效果不佳。如此形势之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难以引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便难以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作用,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新闻和阴暗面的影响,导致中学生缺乏有效的情感引导,对于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认知不清,这将会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三)校园文化空缺,第三课堂效应难发挥
传统的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第三课堂,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余时间让学生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理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越来越忙,课堂上要认真学习,课后往往又要游走于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之中,传统的校园生活被大大压缩,校园文化这一第三课堂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小,这也不利于学生的情感抒发和兴趣培养。
三、对策研究和建议
(一)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的情感引导作用
中学生的情感教育主要由教师主导,教师要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充分重视情感教育的实施,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结合时代发展有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来引导学生,以情感优化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机会,关心学生,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扮演好学生的"良师益友"角色。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校园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育人天地,要逐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结友爱的互助场面,营造和谐校园发展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上的生活化归宿。用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告诉中学生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美德,充分发扬榜样的力量,用丰富的业余活动、体育运动等来吸引学生,通过有益的集体活动对中学生的良好情感产生促进。
(三)加强家庭教育,发挥家长的言传身教作用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的教育,家长要充分包容其性格叛逆倾向,有耐心、有细心、有恒心去引导学生,既不过分溺爱,也不暴力专制,要用严格而充满爱护、批评带有鼓励的去引导中学生,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引导中学生去了解、知晓哪些对、哪些错,重构中学生的道德情感体系。同时,社会作为每个人成长的大环境,也要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为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沃土。
参考文献
[1]朱琳.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情感缺失问题研究.辽宁师范大学. 2012.
[2]刘晓东.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培养的应用研究.改革与开放.2011.
[3]胡艳.中学生的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7.
[4]姜蕾.中学生写作情感缺失问题研究.海南师范大学.2013.
[5]王海艳;邵喜武.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中学生情感的熏陶.现代情报.2006.
[6]侯静.中学生情感需要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范雅冰.中学生物理学习情感的调查与分析.云南师范大学.2014.
[8]李婷婷;刘晓明.品格优势、应激生活事件与中学生情感幸福感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