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分板块的四环节生物教学模式初论

分板块的四环节生物教学模式初论

作 者:施海闽 (福建平潭城关中学 350400)

摘   要:把一节课分2-3板块,每板块包括三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师生研讨共议并重点讲授。课将结束时进行巩固反馈、解决学生质疑、强化认知。
关键词:分板块 四环节,教学模式

学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贯穿一条鲜明的主线:即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针,变革以强调教师单向灌输、抑制学生个性发展为特征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扬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动性、主动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即要考虑:
  1.如何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过程为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学习过程?
  2.如何变注重知识传承的教学过程为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
  3.教学中如何变注重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为注重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4.课堂教学怎么设计(如何操作)?能使讲堂变学堂、师忙变生忙?
为此,我设计分板块四环节的教学模式。
一、分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建构
(一)分板块 为了降低难度,使上课更有层次感
具体把一节课分2-3板块,每板块包括三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学习、师生研讨共议并重点讲授。课将结束时进行最后一环节巩固反馈、解决学生质疑、强化认知。
(二)创设问题情境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其生活实践经历设计以及联系已知识并提出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启发性、科学性、可探索性或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任务,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通过问题或问题系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学生带着各种疑问,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按教师要求阅读、自学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观察各种直观教具(含电教音像信息)或有关演示实验;亲自动手做实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适时向学生发出调控信息,以正确引导学生探索的方向,并随时接受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经教师筛选、判断后及时进行修正、补充和评价,以引导学生的探索实践活动指向课时学习目标的达成。
(四)师生研讨共议并重点讲授
  教师的讲授须少而精。要讲授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认真思考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围绕教学的重难点以及通过教学反馈所捕捉到的学生的疑错点问题进行精讲、答疑解惑,对教材内容作适当补充、挖掘,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以及帮助学生分析错因,克服思维障碍,澄清模糊认识,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
  (五)巩固反馈、解决学生质疑、强化认知
组织学生口头练习或书面练习,及时反馈、巩固和加深理解、促成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中一定要留时间让学生质疑,师生、生生合作解决,这对提高学生研究能力有重要意义。
基于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学习,故可把上述教学环节概括为一个具体教学程序:


当然,不是每一板块都有以上环节,有的环节可忽略不用。甚至有些板块的知识不是重点和难点可以不需以上环节,只边讲边让学生勾画批注,这样效率最高。
  二、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下面以《孟德尔豌豆实验二》案例来探讨操作过程。
  (一).导言和明确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动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并且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
2.(打出)学习目标--三个板块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二)板块一目标达成
1.观察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发现问题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动机:
引导1:这有几对相对性状?数据如何处理?
引导2:假如你就是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你看到这一实验现象和统计结果,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探究学习:学生思考,回答
师生研讨共议,教师重点讲授:性状的新的重组怎么出现为什么是9:3:3:1?
2.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假设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动机:
问题1:这是普遍性规律吗?
问题2:显隐性判定。显性的性状是什么?为什么?
问题3: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吗?
问题4:F2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表现,新性状组合的类型与亲本性状有什么关系?
问题5:F2为什么会出现9:3:3:1的性状的组合分离比例?
问题5的引导1
F2中圆粒:皱粒接近3:1,黄色:绿色接近3:1,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9:3:3:1,你想到什么?
问题5的引导2
点拨学生回忆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表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得出性状组合的背后也必然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自由组合。引导学生用遗传因子重新组合来分析。
问题5的引导3
引导学生用分离定律推出亲代、亲代的配子、F1的基因型,引导学生发现配子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都有,也就决定不同性状遗传因子会组合到同一配子。
问题5的引导4
要产生子二代,子一代就必须产生配子,那么YyRr会产生什么样类型的配子呢?引导学生从不同性状的组合想到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也是自由组合。
问题5的引导5
配子如何形成子代?请用棋盘法写出子代的遗传因子的组成和性状组合?F1的雌雄配子结合有几种方式?F2中表现型有哪几种及其比例?重组型的个体占多少?遗传因子组成有几种?16个中占4个、2个、1个的基因型有什么特点?每一个表现型有几种基因型各占多少?
学生探究学习:学生思考,回答
师生研讨共议,教师重点讲授:基因也是自由组合。
(三)板块二目标达成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动机:
讲述:做出假设后要做什么?该如何验证?提问:什么是测交?如何应用假说演绎法来验证,
学生探究学习:学生思考回答。
师生研讨共议,教师重点讲授:假设演绎出结果与实验真实结果相同,假设得到验证。
(四)板块三目标达成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动机:
让学生找出关键词,总结自由组合定律的。
学生探究学习:总结定律,找出关键词。
师生研讨共议,教师重点讲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到同一个配子中。
(五)巩固反馈、解决学生质疑、强化认知
1.总结反馈:本节掌握什么知识?对科学精神和方法有何新的认识?
2.习题反馈
3.质疑反馈: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探讨?
教学意图:温故知新,承上启下,使知识成系统,培养学生的比较总结应用质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