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永不下岗的班主任。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与进步的影响是终身难忘的,无可替代的。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是孩子身心发展,品德养成,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家庭教育与学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为人才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的确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家庭教育的意义认识也颇深。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孩子不惜牺牲金钱和时间,甚至牺牲事业发展的机会陪伴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及孩子各阶段的成长。但不少家长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的驱动下,对孩子进行各种魔鬼式的训练,精英式的教育,觉得自己的孩子是神童,是天才。于是各种的早教学校,各学段,各种类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虎妈""狼爸"现象不断出现,也不断地演绎着现代"伤仲永"的悲剧。不少孩子没读小学就背了《三字经》,读了《千字文》,会用英语简单会话,琴棋书画也无所不学,还有跆拳道,击剑等技能防身。但是,这些精英孩童当中有不少的孩子读了小学还不会穿衣服、系鞋带,不懂得守规则,讲文明。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任性当有个性,把调皮当聪明。当孩子上小学以后,很多问题凸显出来后,家长就觉得是学校教育出问题,继而,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不信任,甚至产生矛盾。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校关系和医患关系一样成为了社会热议话题。家庭教育没有成为学校教育的基础,而是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阻力。
一、创新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1.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
家长委员会是联系、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组织,是家长、学生与学校联系的机构。我们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由各班自荐或推荐3名家长组成。这些家长都有爱心和责任心、具有较高的素质,家庭教育有方法有成效,并符合我校家委会章程规定的条件。家长委员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支持、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收集和反映家长们的心声,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从学校章程的修订,学校发展的规划,校长任期目标的确定,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施都有家长委员的参与和监督。家长的资源是无穷的,通过家长的参与和监督,学校得到很多科学而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优化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2.提供家校互动平台
为了增进家校互信,我们为家长提供互动的平台。学校每年都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如请家长参加一年级学生入队仪式,见证孩子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庄严时刻,让家长在满满的仪式感当中受感动,受教育。学校的体育节,阅读周以及其他的学科活动与竞赛甚至带学生参加各种校外的实践体验获得都让家长参与。既有亲子的安全教育活动体验,也有家庭的同台表演,游戏互动。
学校还把部分家长请到学校作为特邀教师。有的家长是警察,我们请他给学生讲安全和自护自救的知识。有的家长教孩子们剪纸、插花。有的家长还为孩子示范包饺子,蒸包子。有的家长还教孩子们怎样合理使用利是钱,怎样理财。还有的班在阅读活动中让家长分享亲子共读的艰辛和喜悦,有的让家长分享教育孩子挫败于成功。既增进家校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家长之间的交流。
另外,学校还创建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在信息时代,"无网不胜"。我们除了开设传统家长学校课程,还利用网络平台,如海珠教育通平台,学校公众微信平台,公布宣传学校教育活动与成果。并开辟家教专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困惑,网络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我们还设想建立网上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展对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辅导。
3.让家长参与学校德育课题的研究
家庭教育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为了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不断探索家庭教育的规律,我们邀请部分家长参与我校的德育课题的研究。我校曾是全国教育科研教育部重点课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应用与推广》实验基地,进行"学会感恩"系列班级辅导的研究与实验。于是我们请家长参与这个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请家长完成调查问卷,参与辅导活动,家长工作坊,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角色扮演,并写心得体会。家长通过课题实验,掌握了心理辅导的原则与技术,并在日常的家庭教育当中应用与推广。
二、精选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1.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优秀的家长形象
家长这个群体由于来自社会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个人素质及个体差异很大,反映在家庭教育上的差别就更大了。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上,首先是要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小学生阶段的家长总体比较年轻,容易接受教育、感染和熏陶。学校通过有计划的培训,要求家长要做合格的家长,做优秀的家长,树立优秀的家长形象,做孩子的榜样。让家长明白很多时候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不知不觉就潜移默化了。如让孩子不说谎,家长自己一定要做到守时守信,要让孩子尊敬父母,家长首先要孝顺老人。孩子未入学,学校就给一年级新生的准家长送上《如何做合格的小学生家长》、《为孩子的人生导航》等讲座。让家长明白提高个人素质,树立良好形象,建立家长威信的重要性。
2.培育良好家风,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树立良好家风,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学校指导家长要成为成为孩子成长的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成为温馨家庭氛围的营造者。
3.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
正确的观念,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怎样的观念才是正确的呢?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前秘书长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个观点就是"儿童是人"所以家长要平等地对待他们;第二个观点是"儿童是成长发育中的人",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去教育他们,家长要与孩子同步成长;第三个观点是"儿童是终将独立走向社会的人",家长就要按照现在以及未来社会的标准去培养他们。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推行多年了,但有些家长只注重知识教育,忽视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的倾向依然存在;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缺乏信心,遇到困难就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仍然有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就行了;有的把素质教育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迫学钢琴,学书法,学画画等等,以为这就是素质教育。我校有一位家长很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花大量金钱聘请家庭教师辅导孩子的功课,并送孩子到少年宫去学小提琴。家长以为这就是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了,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偷了家里几千块钱,才明白自己的教养态度是不正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文化层次逐渐提高,对教育子女越来越重视;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也使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不少的家长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无所适从。很多人把孩子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放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而不懂得训练孩子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更是不知所措。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违反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必然失败。这就要求家长们必须学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现代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三、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
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进行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知识指导;举办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家长经验介绍、育儿故事分享,发挥优秀家庭示范作用。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艺术、体育及综合实践等活动增进亲子互动和交流。学校通过微信,QQ群,家校通等网络形式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家庭教育指导工资渐显成效。
1.家校合作的水平逐步提高
通过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家长能主动跟学校沟通与合作。学校教师也在真实的个案中及时指导家长如何处理教育问题。家校双方解决问题,都以孩子成长为出发点。家长为了教育孩子不再抱怨老师处事不公,别的家长不会教孩子,而是以宽容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看待学生之间出现小问题,小矛盾,懂得指导孩子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和同学友好相处。
2.良好的家长群体文化正在培育
通过学校长期的指导培训,良好的家长群体文化正在培育。学校德育处发挥家长委员会和班主任的作用,在家长群体当中树立正气,输入正能量,良好的家长群体氛围正在形成。支持学校工作,理解教师职业的家长越来越多。热爱教育事业,热心公益活动的家长越来越多。那些说怪话,挑是非的家长会感受正气上升的压力。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良好的家长群体文化将引领家庭教育的发展。
3.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不断推动
家长通过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家庭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以正确的教养态度教育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立德树人的意识,把人品视为最高学历;不断拓展家庭教育空间,创造家庭教育机会,推动家庭教育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少严 戴双翔主编 《社会变迁中的家庭教育》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8
[2]赵忠心《开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新局面》-《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第一期。
[3]《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2015年10月16日
[4]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