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让作文教学不再那么难

现代教育技术让作文教学不再那么难

作 者:罗金虹 湖北省郧县安阳初级中学 442515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生活经历少,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不强,思想和认识的深度不够,导致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难教,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怕写作文到想写作文,再到写好作文,是广大教师一直关注与探讨的主要课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我们解决作文教学的难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作文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突破作文教学难点”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1、运用教育资源,激发写作兴趣,变怕写为想写。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是情感的抒发,思想的表达,只要学生有写作的冲动,可写的内容非常丰富。很多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有这样那样的要求,但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护。每天写日记,然后交到老师那里“批阅”——检查。久而久之,学生的那点写作乐趣也就消失了。为了应付老师检查,抄袭现象应运而生……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兴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写作的欲望。
  远程教育资源中的电教媒体,利用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响,清晰的文字,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智力活动呈现出最佳的状态。教学时,教师根据作文需求,运用电教媒体,把平时不能看到的内容呈现出来,将某一特定的情景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以生动的文、声、像等形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王老师教完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身边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乱扔垃圾,排放污水,砍伐树木等,但他们对这样做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习作的兴趣也不太大。于是,王老师把这堂课放到远程教育专用教室去上,借助媒体展示了事先下载了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丰富多彩的画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抽象、复杂的道理变得具体而明了。孩子们坐在大屏幕前,看到了“沙尘暴”,认识了“酸雨”,知道了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原因,懂得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看到这里,他们焦急,他们愤怒,他们情不自禁地呐喊:人类再也不能破坏地球了!这样由景激情、由情引意,学生兴趣被激起,思维被激活,再结合身边点点滴滴看似小事的大事,他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纷纷拿起纸笔,写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
  2、运用教育资源,丰富作文内容,从不会到会写。
  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中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变化极大。往往因观察不仔细,或者思考不深入,只留下模糊的表象,甚至会很快淡忘掉,造成写作时“无米下炊”。他们常常不知道写什么,就想当然地编造乱造,或者人云亦云,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缺乏真情实感……
  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拓展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创设了生动的写作情境。用声音、图片和影像来渲染气氛,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出于安全考虑,学生的集体活动(如春游等)被严加限制,学校不能带领学生去领略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农村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又少,我们的学生在感受自然,体验生活这一方面的教育出现了空白。这一缺失,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阻绝了学生的创作源头。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多媒体帮了我们的大忙:我们从网络上下载同龄人春游、集会、扫墓等集体活动的视频、图片等素材;我们用摄像机拍下刚从土里钻出的小草,狂风肆虐的原野,农民抢收的繁忙,银装素裹的群山等照片。回到多媒体教室,借助媒体再现这些情境,让学生观察、欣赏、感受和体验,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时再让学生作文,往往会写出真挚感人的好文章。
  电教媒体的参与,生动地再现了生活,充实了学生的写作内容,使学生言之有物,笔下生花。
  3、运用媒体手段,培养创造性想象,变会写为写好。
  黑格尔曾经说:“对于作家来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我在指导学生续写小说《孔乙己》时,先让学生听配乐录音。原本是枯燥的文字,由于配上了音乐,转换成了对话式的声音,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听完录音,老师让学生谈感想,学生纷纷举手,有的批评丁举人冷酷,不顾同行生死;有的批评掌柜的拜金,不管顾客存亡;有的批评短衣帮麻木,不顾他人颜面。有了事先的准备,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老师在肯定他们的说法后趁势引导:如果孔乙己生活在现在的时代,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情况会怎样呢?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续写:孔乙己来到我身边。同时,老师还提供了故事的开头:“这天,孔乙己穿越时空,住着拐杖,来到安阳中学的大门口……”学生操笔在手,奋笔疾书。
  仅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完成了习作,而且想象丰富,内容生动,精彩纷呈。连听课的老师们都情不自禁的鼓掌喝彩。媒体手段的运用,让学生的想象驰骋。
  4、运用媒体技术,创建多维的评价模式,变写好为更好。
  传统的作文评价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老师写批语、学生看批语的。四十几篇作文往往要分多次才能批完,耗时劳心不说,老师辛辛苦苦批阅的作文,学生仅仅瞟一眼批语和作文等次,就不再过问,至于建议和改进意见,更没有时间去理会了。这种教师劳心劳力,学生无动于衷的评价,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有了教育技术的支持,作文的评价模式变得自主而多维。通过校内的资源平台,将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作文”搜集在一起,学生可以自己修改或互相修改,也可以请“小老师”帮忙修改,还可以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共同修改。教师随时汇总并给出指导性建议,这种互动性评价及时而高效。还可以利用演示文稿来展示“问题作文”,师生一起修改。具体教学流程是:先出示需要修改的文章,让学生先自行修改或师生共同修改,修改后的内容用鲜亮的颜色标注,与原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学生既明白应该怎么改,又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既教给了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觉修改的习惯;既有了体验,又有了收获。增强了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媒体的支持,把一个人枯燥的批阅变成了大家愉悦地分享自己或他人成果。大家对不合适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对好的修改当面表达出由衷的肯定和赞美。
  师生间直面的建议与赞赏,自主而多维的评价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写作水平稳步提高,精品佳作频频涌现。
  5、利用网络平台,展示成功作品,变写作为习惯。
  “给我一缕阳光我就灿烂,给我一个舞台我就精彩。”网站是展示师生作品的舞台。教师及时在学校网站上展示出学生的作品,对学生创作热情的激励是无穷的!让学生切身体验创作的成功,比任何干巴的说教有效得多。学生一旦品尝了成功的甜蜜,就会自发的创作,自主的修改,积极地展示……
  博客也给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展示平台。教师创建班级博客,学生把自己的困惑或收获在博客上晒一晒,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网络交心谈心,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和范围。学生在微博上发表文章,自然充满了兴致,在电脑前完成一篇日记,自然十分轻松。他们愿意写,自然就能坚持;只要能坚持,自然就有成效。教师只需要适时的欣赏、鼓励和疏导,做一个引航人就足够了。我们利用网络平台,把有限的课堂放大到了无限的生活空间中。学生不知不觉就发现,创作已经成了自己的习惯。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迎来了作文教学的新天地,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再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