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作 者:阮班艳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实验小学 441610)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关键字: 学生;小学数学; 教育教学;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对道德教育重视的体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并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小学数学课本中处处弥漫着数学史实,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探究、我们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方法、数学趣闻、人口膨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介绍古代的算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例题、练习、注解、附录、你知道吗、小知识等小栏目出现,这些内容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又能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好德育教育呢?我执教的《鸡兔同笼》一课,在课堂上展开了情境体验、先学体验、交流体验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知识建构,在建构中得到德育升华。
一、创造教学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创境引题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既要生动有趣,足够吸引人的眼球,更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德育价值,趣中不失思考,或与新知相关联,或能引发对新知的思考。本节课开始教师展示爱国主义类别的简笔画首先带给学生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看似简单,却将鸡兔脚数这一隐性条件无形突出,为新知探究打下基础,新课的学习在师生随意的交谈中悄然拉开帷幕。教学中,光有趣而无意义的情境会适得其反,影响学生投入学习状态;光有德育价值而无趣的情境只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我们不能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需要有趣、有价值、简约而不简单,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教学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学生才能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德育教育做到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当提供充分的时空给学生,让他们经历独立思维、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发思维的碰撞,体验知识的形成,感受探究的乐趣,尝试成功的喜悦,学会思考探究,懂的合作分享。所以本节课教师牢牢抓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经验水平,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步骤层次分明、探究目标明确的自学提示,引导学生由独学到小组交流再到集体交流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所以学生的学是很有效果的。各小组针对各自的困惑和方法展开激烈的讨论,都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为后面的展示交流做好了充足准备。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奔走于小组之间,倾听交流,了解学情,搜集学生"互学"的过程中典型例子,也为"点拨释疑"做了充分的准备。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依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问题太具体了,不利学生的创新,问题太空洞了,学生不知从那方面想起,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能问题一出现就急于寻找答案,这样可能导致少数学生代替全班同学思考。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只关注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交流、汇报的能力,从判断、推理、分析等解题方式方法等角度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泛的发展空间。
三、德育教育要体现直观性和新奇性
学生的课堂表现,究竟学的怎样?教师需要通过倾听学生的展示交流得以了解,而教师"引导"的魅力就应在此充分体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学会的教师不教,能够通过小组交流学会的也不教。教师的"引导"要在学生的困惑处、难点处,使学生充分"感恩"老师的重要性。当学生通过列表法得出鸡兔只数后,教师了解到没有学生运用假设法时是否就直接告诉学生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假设的方法呢?这当然不符合"以生为本"的内涵。此时教师巧加引导,顺学而导,巧妙设问质疑,"假设笼子里都是鸡,脚数是什么情况呢?你们能据此推断出鸡兔的只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刚刚平静的思维转瞬又进入激烈的碰撞之中。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采用师生互动合作,利用课件动态演示的方式将推理过程由抽象变为直观,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的有效性。不仅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美育教育。
小学数学课非常注重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苛刻地要求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强调以自学、合作、探究,这就赋予了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更为浓重的色彩,无疑对学生终身学习意愿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只要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精心设计、组织,不仅会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而且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