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推动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通过环境的影响来帮助孩子主动探索学习,更好的将主题和儿童的真实世界、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而推进他们的美术建构,促进幼儿具备自主构建自己图式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 审美建构 教育 引导
一说到幼儿的审美建构,人们通常会想起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集体教学活动,并认为这是幼儿学习美术表现方法的唯一途径。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推动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通过环境的影响来帮助孩子主动探索学习,更好的将主题和儿童的真实世界、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而推进他们的美术建构,促进幼儿具备自主构建自己图式的能力。
教,不一定要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春天来了,我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今天教画花,明天教画鸟,而是精心选择适合开展主题的材料。选择一本好书,并以这本书为线索,开展主题活动。书中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春季,它的视野更开阔,不仅是幼儿通常认为的只用眼睛去寻找,而且可以激发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大自然的秘密,这些对于幼儿感知自然环境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一本好书为线索,将书中的人物临摹、放大等重新排列组合,以故事里的人物为中心,划分为我看见的、我听见的、我闻到的、我找到的等四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在每一个部分中又布置了相应的背景。既给幼儿提供了思考的线索,又为幼儿创造了大量参与表现的空间,使环境具有情境化,从而吸引和启发幼儿像书中的人物那样走进大自然,在幼儿园的花园里自由结伴的看看、听听、闻闻、摸摸等等。每天都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在相互交流中迸发出新的火花,积累了许多直接经验。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大自然的秘密,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花园里找到的春天及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发现它们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幼儿的起点,适度推进。我对幼儿的记录素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不仅能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兴趣点,而且能了解幼儿表达的起点。我从记录中发现由于中班年龄幼儿观察粗浅,表象笼统,表现的内容大多数用不断重复的简单符号代替。采用这些符号虽然有助于幼儿大胆的进行观察记录,但从审美创造的试点来看,还存在着粗糙和缺少变化等问题。根据对幼儿可能发展空间的判断,我考录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教孩子一些绘画技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表现能力:
首先,帮助幼儿将观察对象归纳为不同的图形组合。例如,在观察幼儿的记录和作品中发现大多数幼儿画的花都是一种圆形加半圆形的图形,于是我在生活区中投入了各种材料,幼儿通过剪剪、涂涂,发现只要图形变了,花就会有各种造型。
其次,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细节的部分。例如,通过引导观察不同种类花中细节部分不同,幼儿开始尝试在不同造型花朵上改变细节,从而画出更多五彩缤纷的花。
教不一定通过教师来完成。我在活动区力为他们提供了多种学习的机会,书本、实物、伙伴甚至自己。例如,幼儿非常喜欢蝴蝶等昆虫,但又比较难以表现,我就给他们提供复印的材料,让他们可以直接在图像里涂色后剪下来;我又和幼儿一起收集图画书里所画的各种花鸟树木,做上标记,让他们复印后填色,或者用较透明的纸印画,或者临摹书本上的画面,或者照着同伴的图像画,或者可以直接按照收集来的标本、玩具画出来。
渐渐地,幼儿已经不再满足于描描画画,他们开始使用更多的表达方式,如泥工和废旧物品、指印画、折纸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断进行观察,根据幼儿的需求调整材料,对他们的做法我都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幼儿的自主建构审美表现中,他们每天都在寻找新的发现,使每个孩子都很自信的认为"这是我自己学会的"。我常常启发他们观察和比较自己的和同伴的作品,从中获得灵感。我发现有的幼儿经常在将自己的新作品替代原来的作品,有的幼儿发现同伴创造了新的图像,又开始进行新的探索,他们就这样逐步的尝试着自主建构,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绘画和表现的技能比以前更为丰富了,也使我认识到幼儿学习图式的途径不应该仅局限于教师的传授。只要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提供合适的材料,他们所创造的图像的丰富性会大大超过教师传授的内容。
在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时,应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主要特征的区别,不要去比较细节。比如:老虎和猫、大象和小猪作比较,是因为他们的外形比较接近,区别也比较突出。有些不是很突出的部分,例如:有些猫脸上的花纹,也很像老虎,不要放在集体讨论中。虽然画无定法,但思考很重要,美术活动是个性化的活动,别人开展的好不等于可以全盘照搬,必须认真分析本地区、本班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更为了感受。幼儿的审美建构与他们对审美的自主探索是分不开的。要提高幼儿自主的探索的能力,幼儿必须摆脱看着教师画的范例,跟着教师画的习惯定式。教师必须十分重视通过环境的创设,加强幼儿的审美感受,引导幼儿自我学习。对幼儿进行审美的教育,并不仅局限在用画画来表达,更多的是引导幼儿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如引导幼儿善于发现身边美好的东西,将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对优秀儿童作品尤其是精美的低幼读物的感受等艺术情趣,慢慢地浸润到孩子的心田里。这将会使幼儿在点点滴滴的熏陶中,领悟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更能发现美、更会表现美。
参考文献
[1]幼儿美术与创造性思维发展[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丁琼 等. 论拉卜楞寺艺术欣赏活动与幼儿审美建构[J].考试周刊.2016.30.
[3]李俊刚,郭苹.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04.
[4]钱初熹.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意美术教育[J].美育学刊.2012.01.
[5]王筱婧.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J].宁夏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