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策略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策略分析

作 者:崔淑敏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中学 264300)

摘   要:在高中教学中,语文教学地位举足轻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这样的情况,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具体策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将所有的语文知识掰碎,然后一点点地讲解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的教学就会让学生形成依赖,一旦没有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那么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就会茫然无措,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自己具备了语文思维之后,学生才能脱离对教师的过度依赖,从而吃透所学的知识。
一、语文思维概念
所谓的语文思维就是指学生在实际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可以自己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并通过对语文信息的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语文思维需要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而传统教学灌输给学生的想法是被动接受,因此传统教学和语文思维培养是反向发展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想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就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
二、语文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分析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态度
高中语文教师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执行者,其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转变教学态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教师态度的转变,语文教学目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应对高考而开展的语文教学目标会逐渐地变成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所以说,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态度极大地影响着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将自己从领导者变成引导者,之后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而不是强制性的知识灌输,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思维就会逐渐地养成。
比如说,当教师在开展《师说》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若是教师直接将这篇古文翻译出来,那么学生就不需要自己思考,因此,教师应先让学生阅读古文,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一起来进行古文翻译,在小组翻译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进行翻译,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纠正学生一些明显的错误,并将一些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能够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学生在自己翻译古文中其语文思维就会得到培养。
(二)采用提问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以培养,就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在学生探究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灵活跳跃,大脑在不断运转中,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思维就会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引入教学内容之前,可以根据将要讲解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学生在探究中就能培养自己的语文思维。
举例来说,当教师想要在课堂上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具体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红楼梦这一部著作中主人公都有谁吗?你们知道林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之后,很多没有仔细看过《红楼梦》的学生就会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内容产生好奇心,迫切的想要知道林黛玉是怎么进的贾府,刚进贾府的时候是什么样子[1]。当学生在这样迫切的心情下阅读整篇课文的时候,学生会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带入到阅读中,并在阅读中思考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头脑更加灵活,自己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
(三)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虽然当前不倡导为了应对高考而开展针对性教学,但高考毕竟是存在的,而高考和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教材,立足于教材来开展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地挖掘来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祝福》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进行探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展课文深度,让学生能够从课文学习中懂得爱国、责任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身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再比如说,当教师为学生讲解《荷花淀》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这一篇课文,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当前的美好生活都是用先辈烈士的生命换来的,所以学生在享受这个美好社会的同时,也应该肩负一份责任,为国家的发展,为子孙后代的美好生活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当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的时候,学生的眼界就会拓宽,这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提升有着积极地意义。
(四)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语文知识点是非常多的,语文知识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学生只依靠课堂学习是无法将这些内容全部掌握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借助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以此来促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够得到培养。
比如说,当教师想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让学生阅读一下鲁迅先生所写的代表作,比如说《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外的阅读更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方式等,进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以后的独立思考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教师想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教师就应该转变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地学习自由,这样学生才能摆脱教师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维来思考语文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提高,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就会减弱,这样就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玲.激活思维火花 开启创新之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教师,2012,(4):62-63.
[2]徐玲.培养问题意识,引领思维发展--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