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始不断的革新,力求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为将来的人才建设提供足够的支持。从现有的体育教学来看,小学体育教学受到的关注较多,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因此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开展,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原则
前言:我国在现代化的发展中,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后继力量的补给,因此要想在体育教学上和人才培养上都取得理想的成绩,有必要在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上开展相应的革新。有些体育教师在革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片面的关注锻炼部分,没有按照科学的原则去配合小学生自身的成长,由此造成的负面效果比较突出。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上,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其把控的难度比较高。一方面,小学生的家长和教师,虽然对体育教学是比较支持的,可是能够给予体育教学的时间并不是很多,现下的很多小学生,都被要求报各种特长班和补习班,因此能够自由自在的接受体育锻炼并没有太高的可能。另一方面,小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应该具备一个较强的体魄,并且在心理的坚韧程度上也要得到相关的锻炼,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所以,小学体育教学在落实的过程中,建议遵守"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1]。首先,该原则与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比较符合,在于让小学生得到基础训练的同时,尊重小学生个人的特长意愿及看法,从多个方面来巩固好自身的体魄。其次,灵活性教学原则,在于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正常安排,以及课余时间,让小学生在体育竞技、体育游戏、体育锻炼、体育理论的学习上,从多个方面来开展,从而可以促使小学生在个人的体育成绩上获得良好的提升。
二、生理和心理健康均衡发展原则
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应该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在于"生理和心理健康均衡发展原则"。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小学生在成长的速度上是比较快的,可是对于生理和心理而言,其表现为稚嫩的状态,如果强制性的开展某些体育训练,或者是一味的要求在在高难度课程上努力,并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会遭到家长的诸多怨言,社会对此也是高度关注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均衡发展原则,要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日常身体训练,应该是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身体上的承受能力,再结合小学生自身的意愿[1]。同时,在身体锻炼的过程中,还应该促使小学生保留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其他的课程,而不是单纯的在体育教学上努力。第二,心理上的锻炼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来开展,通过体育竞技的方法,让学生领会到竞技的精神和体育的目的;通过名次和成绩的排列,激发小学生的前进动力,努力的提升自己;通过一些适当强度的身体训练,让小学生形成较强的毅力,可以在日后的发展中更好的面对磨难。
三、因地制宜原则
从小学体育教学来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上,因地制宜原则是一个硬性的原则,不允许有任何的不遵守情况出现。有些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单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不考虑小学生的体魄和心理承受能力,而是采用了较为极端手段来开展,以至于造成了很强烈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给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因地制宜原则在落实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天气因素的影响,以及小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特点。例如,在大风天气、大雪天气、暴雨天气,不能让小学生在外训练,而是要通过室内活动来完成体育教学。当小学生面临重要的人生比赛,或者是自身处于某些科目学习的重要阶段时,也不能强制性的带领小学生去训练,这样会造成相反的效果,给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造成的打击也是比较大的。
四、因人制宜原则
小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差异性都是比较突出的,因此想要让小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均得到提升,还必须按照因人制宜的原则去开展教学。如同样的项目,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的教学应该对项目的规则以及器材进行改造、降低难度要求等;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和强度。在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状况和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只有更多考虑不同学生的特性才能据此设计不同的动作难度和强度,防止学生锻炼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强度过大对学生造成伤害。
五、趣味性、实用性原则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除了以上4个原则需要遵守和执行以外,还必须在趣味性、实用性原则上投入较多的研究。小学生自身的年龄较低,其表现为好动的特点,而自身的童年也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位置,倘若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表现为枯燥乏味的训练和单纯的形体纠正,并没有办法得到高度的认可。在日常教学内容中,小学体育教学必须开发较多的智力游戏,促使小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思考最佳的获胜方案,提高自身的身体活动能力,并且能够在思维上快速的运转。
总结
本文对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展开讨论,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相比以往出现了很大的改善,整体上的教学趋向于良性循环。日后,应该在小学体育教学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推动教学手段的优化和教学体系的健全,帮助小学生在身心健康的成长上,得到更多的支持,为其将来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黄正军. 简论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内容的选择[J]. 运动,2015,(08):92-93.
[2]陈健才.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1):187-188.
[3]杨卫国.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之我见[J]. 文学教育(中),2010,(09):146.
作者简介:
姓名:林仁和,出生年月:1981.2.16,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福建厦门, 学历: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本科,职称: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材教学选择及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