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

作 者:谢梦珂 王 磊 (安徽省合肥师范学院 230000)

摘   要:研究生奖助体系是保障研究生生活、学习,使其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一种带有激励作用的经费使用体系。近年来,研究生制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从初期研究生公费制度到2014年实行研究生全面收费,同时在奖助机制方面也进行全面改革。其中在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后,要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政策体系;2013年国家印发“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中规范了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政策。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完善,是当今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所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制度、奖助体系、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奖助体系

一、合肥师范学院奖助制度构建
合肥师范学院是一所师范性院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安徽教育学院,2007年改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单位。从2012年招收首届研究生开始,规模从最初的16人到现在76人。本文将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校企合作层面对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奖助体系进行整理和归纳。
1.国家层面
在2012年、2013年以及2014年秋季,国家分别印发《关于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了奖励标准与基本条件、资助标准。国家一系列政策的颁布,旨在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学校按照国家文件要求,根据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及《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了发放对象、评选要求、奖励标准、评选程序等重要事项。其中学业奖学金,由政府出资和学校配套构成。
2.学校层面
分为新生入学奖学金、学业奖学金配套补贴,“三助一辅”津贴及创新基金项目。
(1)新生入学奖学金,凡第一志愿报考合肥师范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并被录取的考生,按照初试成绩总排名,前50%的均可获得8000元、5000元、3000元的奖励。
(2)学业奖学金配套补贴,符合条件的在校生100%全覆盖,分为8000元、6000元等2个等次。
(3)“三助一辅”津贴,包括助教、助研、助管工作。每月基本工资300元。根据出勤情况及工作时间可适当给予额外补助。
(4)创新基金项目,为学生自愿申请,其中人文社科类一般项目2000元,重点项目4000元;理工科类一般项目3000元,重点项目6000元,立项覆盖面达60%,有效发挥了研究生在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产出方面的积极作用。
3.校企合作
合肥师范学院自招收首批教育硕士研究生以来,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专项奖学金,争取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知名校友、大型企业等来我校设立奖学金,2013年设立了“江博教育硕士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2015年,与安徽新华集团合作,设立“皖新传媒奖学金”。2016年,由校友朱传海先生捐赠,设立“追梦教育”奖助学金。
综上所述,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奖助制度体系构建初见成效,并在不断完善。并且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现行奖学金制度比例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基数的增加,导致奖学金发放数量的增大,实际上是扩大了奖学金获得比例,惠及了更大范围内的研究生。
二、伴随的问题及对策
1.奖学金细则划分不具体
由于研究生专业不同,领域不同,相应评奖细则上应各有不同。由于客观原因,现行的管理办法及细则只能参照统一标准,并不能充分考虑到每个专业领域的特色及闪光点,对内容的界定也不好区分。具体对策:参照管理办法,各培养学院出台适合本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细则,并且在学院及相关网络平台发布,使每名研究生知晓,确保奖学金实至名归。
2. 多样化奖学金评审“不公平”
由于新时期奖学金类别种类较多,总体对象和要求也大体相同,虽是不同种类奖学金的评选,可提交的材料大体相同。虽然获奖覆盖面比较大,但导致的结果是一部分学生能重复获得多类奖励,而另一部分学生一无所获。具体对策:在评审细则中,将评选标准中各项的比例作调整,每个评审细则倾向评选标准的某一方面。这样可以激发每个学生对于奖学金的兴趣,并且进入到一个良性竞争的状态。
3.学术失范情况严重
目前奖学金管理办法大多采取思想品德、课程成绩、科研成果及社会实践的综合得分,其中思想品德、课程成绩、社会实践每位同学都相差不大,能拉开差距的就是科研成果。很多人为了发表论文东拼西凑,更有甚者请枪手代劳,而自己并没有专心地投入学术研究。这种学术不端的行为逐渐在蔓延,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具体对策:导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建立导师负责制,积极与学生沟通,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学生纳入自己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适时地将学生拉回。
4.学生缺乏感恩之心
研究生奖助的真正意义在于不仅能帮助解决其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起到育人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但普遍情况是学生“见钱眼开”,每天问的最多的就是何时发钱?认为所得奖助理所当然。具体对策:加强获得研究生奖助学金学生的宣传,树立榜样力量。加强研究生奖助学金本身的宣传,提升奖助学金的影响力。同时,导师、班主任增加沟通交流,更新想法,给予学生专门性教育指导。
总而言之,研究生奖助体系作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巩固和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生奖助学金关系到研究生的切身利益,新时期下,更加完善研究生多元化奖助体系,使奖助政策起到好的导向作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曾琼.浅谈我国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建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06)
[2]王向红.论我国研究生研究资助体系的创新与优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