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体育课,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一个评价的标准。新课标下该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为此,我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和观点,与广大体育教师交流。要上好一堂体育课,我认为: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把握新的方向,创新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投身课程改革.
一、如何理解“新课程”与“新课标的课”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标的课应该是:(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一堂好课”的内涵
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教师从多方面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体育运动。教得有效就是说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这节课你的目标没有完成,无论你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采取了怎样先进的、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一堂课上完后,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多少人基本学会,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底。本质上来说体育教学当然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锻炼的方法等,只不过有传统的教师包教,改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其次,学的愉快就是说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愉快的,是充满兴趣的。这里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片面追求热闹的场面,以为学生笑了,运动了,气氛热烈了就是好课。二是单纯的兴趣观。学习的有趣与学生的思考、探究应有机结合,毕竟体育课不仅仅是玩,它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教学内容的变化更多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新上,对传统教材的更新与改造,使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了亲近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维度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的。同一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
(1)以适应学生的身高、体重、智能、能力等造成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学到新知识,运动技术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2)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满足学生的创新欲。(3)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生动、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4)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与学法相结合。对于学生“会学”与“学会”更重要。对于教师,教会学生锻炼比带着学生锻炼更为重要。(5)注重学生良好情感体验与获得,艺术的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学有所得,乐在其中。
五、课堂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堂课能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与学。符合学生安全、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常规还是要坚持。如对服装的要求,上课下课整队、集合等要求。队列、队形练习也是不可缺的,它不仅有助于健身,对组织纪律的教育和精神面貌都大有益处。当然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来选择,不是说实行新课标了,这些传统的东西都过时了,都必须抛弃,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我认为,必要的课堂常规是新课标下上好体育课的保证。
六、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双向活动,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要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要紧密结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体育课的运动量和强度
新课标课中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没有不行,过大也不行,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来安排,这样学生的体质才能增强。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使学生生理、心理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运动量自然达到。
八、场地器材、多媒体等的运用
新《课标》体育改革,灵活性大,约束力减小,这给体育教学改革指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场地器材的应用,多媒体的运用。农村中学的运动场地、设施、器材赶不上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动性,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利用适宜的体育场地器材,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到课堂教学中,是一种趋势,但不是所有的课都要用,所有的学校都能用。对于体育课来说,多媒体更多的是让学生课后、课余时间去借鉴,去操作,去查找锻炼方法、体育知识、健康知识和正确动作等。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组织教学、活跃气氛、陶冶情操、放松整理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但要根据运动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
九、思想教育在体育课中的作用
体育课思想教育要自然,不要牵强附会,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并不矛盾,“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总之:本次课程改革不单是教学改革,要甄别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与方法,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让学生们喜欢学乐意学体育并学会和会学。体育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打破传统的守旧的习惯和方法,让我们一起在新课标准的指引下,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这块沃土中,辛勤的播种、耕耘,力求来年的丰收。在此我们更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自肺腑的说“我喜欢体育运动,更喜欢上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