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对聋生而言,体验是对外部世界(包括教材)的接受和内化过程,凸现以聋生为主体的体验性理论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聋生克服生理缺陷,发挥主体意识,激发形象思维,促进情感发展,最终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体验;教学策略;聋生;语文教学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十分重视体验式学习: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要关注聋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培育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聋校语文教育应注重认真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观察、体验、操作是聋生获得外部信息,提升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实施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要重视聋生背诵的训练,以利于体验、积累、培养语感”。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评价”中“着重考察聋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一、聋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1.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制约
当前聋校语文教学忽视聋生的特殊性。聋校教学的突出任务是补偿聋生的语言缺陷,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文字能力,即听(看)、说(口型)、读、写的能力。而目前聋校的语文教学忽视了聋生的语言实际和学习语言的特点,教学内容深、要求高、递进坡度大,结果是句子教学不扎实,句群教学虚晃而过,篇章教学上不去;教学花力大,效益差,学生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
2.教材编排上,拖沓、烦琐
现行的聋校语文教材,是以聋生接受过学校教育后,能够进入社会这一前提考虑的,因此尽量地把聋生在校期间所应该知道的语文知识都考虑在内,教材跨度大,既包含小学内容,又包含中学内容,杂而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3.教法上,“重讲轻练”,“重教轻学”
教学中强调了聋生语言训练,而忽视了聋生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强调了口语训练,而忽视了书面语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多侧重于字、词、句的分析讲解,而忽略了语文能力的整体性训练。“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得老师辛苦教,学生痛苦学,课堂收效率不高。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机械地掌握“死的”、“呆板”的知识,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4.获取信息的渠道窄
聋生的语言障碍使得他们也就只有一本书的知识获取量,再加上没有适合聋生阅读的课外读物,甚至于个别学校连图书室都没有,学生在校学了九年,也只阅读了不足五百篇的课文。由此,语文教学的知识面只会越来越窄,最后走进“死胡同”。另外,由于各省聋校分散的客观原因,各聋校之间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应有的交流探讨,一线教师长期处于闭塞的境况中,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体验式教学策略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再加上各篇课文特点不同,体验式教学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时以一法为主,而有时是多法综合运用。从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体验式教学策略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整体体验策略
也就是整体阅读。让聋生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感知、认知、熟知整篇课文的全部内容,从而获取多元知识和整体性感受体验的过程。这种方法适合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情感丰富的课文。如《李时珍》一课,通过整体阅读,让学生了解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态度和忘我精神。
2.模拟体验策略
模拟体验就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组或多组场景,再现当时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一方法旨在引导学生进入某种角色,把对该人物的职责、行为规范的理解转化为个人的具体实践,在实践体验中达到思想上的升华——体验入心。如《捞铁牛》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模拟捞铁牛的试验,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体验怀丙和尚的聪慧、才干,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3.联想体验策略
通过作品中的人或事物展开联想,回忆起相关人物、知识,以及过去有关事物或某段生活经历。触发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人、事物或者生活经历的感悟,从而使认识得到深刻、情感得以升华、经验逐步提升。课文所描写的情境距离学生较远,或者需要说明的道理不大容易体会,可以用联想体验法来加深理解、增进记忆。如《掩耳盗铃》、《鹬蚌相争》两则寓言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学生不容易体会,可以借助生活经验、生活事例加以体验、感受、理解,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换位体验策略
把学生的个人情绪、情感以及理智换位到他人或人性化事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分析问题,通过换位体验他人的内心感受及情感,从而在行动、态度、情感上引起共鸣的过程。如在《飞机遇险的时候》一课中,当周恩来同志听到孩子的哭声,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大家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这时周恩来同志是怎样说的?为什么用命令的语气?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当时飞机遇到寒流,摇摇欲坠的情景,再把自己想象成小女孩、周恩来或者随从人员,想想他们当时会怎么想,从而体会到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无定法,聋校教学是学生、教材、师生互动融合、提高的复杂过程,如何让这一过程进入到最佳状况,是聋校语文教学改革探索的共同追求。体验式教学策略突出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情感、认识等诸方面相互结合的交融体,是符合聋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需要、补偿聋生缺陷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2].季佩玉、黄昭明主编:《聋校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3].汪飞雪主编:《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4].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选自《教育探索》,2003年11期
作者简介
张庆国(1980年4月— ),河南省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特殊教育和语文教育研究。“本文系2016年漯河市基础教育研究项目《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HKT201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