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学习问题是指和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下面是一个小学生厌学及注意力不集中问题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该生的行为分析,结合自己的心理健康辅导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并制定了矫正学生厌学问题的一些方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案例报告
案例介绍:
汪鹏,今年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四五岁时父母离异,先由母亲抚养,上学后改由父亲抚养,主要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其父工作繁忙,加上再婚,对孩子基本无暇顾及;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好,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该生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只要没打上课铃,总磨蹭着不愿进教室;上课不认真听讲,精力很不集中,小动作不断;坐不住,注意力很容易发生转移,作业往往拖拉很久,有时草草完成,错误疏漏很多。上四年级以后,家长为其请了一个家庭教师,但家庭教师能做的就是帮他完成作业。作业能“完成”但质量很差,少做、出错现象很严重。考试成绩很差。
辅导目标
根据对孩子心理及现状的分析,经过与家长和孩子本人协商,共同确定如下辅导目标:
一、近期目标
(1)帮助孩子重新认识周围环境,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关爱与期待。
(2)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力争学习有所进步。
(3)提高自控能力,改善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二、远期目标
完善个性,实现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实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满意。
三、辅导原理和过程
1.辅导方法、原理
要使汪鹏克服厌学情绪,当务之急是帮助他克服不愿进教室的焦虑心理。三四年的学习生活曾经给他留下过许多痛苦的记忆,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糟糕的成绩,在他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记忆。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天长日久,他已在上学与厌恶情绪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联系。一进教室,他就会联想起这些不快的事情,产生厌恶情绪,因而借口上厕所、下楼接水、甚至出去刷洗拖把等种种方式,尽可能地离开教室,远离学习。我打算利用心理学上的交互抑制原理,帮助汪鹏培养一种与厌恶不相容的情绪反应(如愉悦),来抑制他在特定刺激(如来校学习)条件下所产生的厌恶情绪反应,以此来削弱并消除汪鹏心理上的厌学情绪。
2.辅导方案、过程
首先,加强与其父母及爷爷奶奶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在生活上关心呵护他,使他享受到亲情与关爱,摆脱心理焦虑。
既然造成他心理焦虑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我就加强与其家长联系,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一起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设法联系到他的生母,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不要把一些怨恨的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对孩子不闻不问,要经常来看望孩子,因为母爱是别的人给予不了的。
我对孩子的父亲也提出了要求:首先要爱这个孩子,尽量抽时间多“陪陪”他,我用林妙可的那首歌“爱我你就陪陪我……”告诉他,爱儿子,更让儿子感受到父亲的爱,其实并不难,行动最重要。说服他工作再忙也要多去看看儿子,陪儿子玩,跟他做朋友,多和孩子沟通,听听孩子说心里话,不要总是教训孩子,要尊重他,信任他,给儿子一个安全、稳定、幸福的生活环境。其次,对汪鹏进行辅导,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尊重。
第一步,努力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寻找合适的时间,跟他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在平等的交流中,孩子坦陈自己的苦恼,表示愿意改变目前的处境,希望得到老师同学以及家长的认可。听了他的讲述,我从他的热心帮助同学、背诵能力强等优点谈起,告诉他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赞赏,让他重新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知道自己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并给予自己奖励,以不断强化自己表现好的方面,让他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差生,而是有能力、能学好、有前途、受尊重的人,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
第二步,帮助他建立学习信心,进行学习方法的辅导。建立信心,从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开始。语文课听写,他因为习惯性的书写潦草有两个字书写不规范而出错,我让他在旁边重新认真写过,结果写对了,他得了“优”。
第三步,强化学习信心,指出努力的方向。汪鹏现在变得关注学习成绩了,他的课堂听写及月份质检成绩都有稳步提高的趋势。他还逐渐喜欢上了读书。我对他的转变进行了由衷的赞扬和鼓励,并告诉他我会一直关注他,支持他。别的任课老师也反映,汪鹏对学习不再那么排斥了,课堂听讲比以前专心了很多。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里也变得活泼懂事了。
四、辅导效果评估
1.效果
汪鹏:心情很好,现在父亲每个周末都会抽出时间陪我玩耍或学习,妈妈也每个月来看我。作业得了好几次“优”了。课堂上的表现,我会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师生反映: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质量也提高了。上课也能坚持听讲,有时举手发言,回答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基本上达到了预期辅导目标。彻底改掉了上课要求上厕所的毛病;早读时间也基本能在教室内参与学习了。
家长:孩子变得活泼爱笑了,写作业的拖拉的毛病比以前改善了很多。有事情能主动对家长说。完成作业之后,能够坐下看些课外书了。
2.案例反思
付出的辛苦总算有了些成效。经过大半年的辅导教育,汪鹏的厌学问题有了不少改观,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学校、家庭的人际关系也有了好转。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质量有了提高,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由此可见,学校、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重大,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关爱、信任、耐心是多么的重要。身为教师,我为自己能够走近学生,关注到学生的困惑和需要而欣慰。让我们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走出成长中的困境,使每一个孩子都自信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修订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 ISBN 978-7-5062-6673-4/Z.204
(2)《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修订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5 ISBN 978-7-5062-6673-4/Z.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