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学学科是初中才开始开设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作为以一种实验多、概念多、公式多、符号多的抽象学科,化学学习需要特殊的学习技巧。而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质量差、教学难度大、学习技巧掌握薄弱等问题制约着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层次等现状,对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疑精神;问题意思;多渠道教育;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质疑精神的缺乏
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满堂灌输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影响部分学校的化学教育,在化学课程开设之前,九年义务教育中教师传道解惑的职业功能被广泛运用。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放置于知识与解题技巧的讲解,学生的问题意识极为薄弱,质疑能力相对较差。此外,我国初中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时间较短,知识框架结构尚未建立,学习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对课本、教材、教师等权威力量较为无限信任,盲目崇拜老师,缺乏对权威的辩驳精神。此外,质疑精神的缺乏,实质上也是学生自身不自信的一种体现,以及学生自身自由表达能力的匮乏。
(二)实践经验缺乏
初中化学是初二才开始设立的,在此之前,学生对化学知识以及化学体验经历为零。在此阶段,新增设的化学课程学习居于被动地位,其教学作用更多体现于备考任务。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多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教学重点主要集中于概念、公式、符号的背诵,以及做题技巧的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演示部分实验部分,比如氧气的支取、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实验、生石灰溶于水的实验等简单、材料易收集、易操作、风险小的实验。而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甚少,一方面出于对实验器材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对实验安全因素的考量。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中国古语有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即强调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因为一旦存疑,学生才会积极思考,而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对增加课堂提问,或者增强师生交流活动。教师在化学课堂中,要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积极提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引导,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展开。比如,在讲解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时,因为实验反映较为微弱,肉眼所能看见的变化极为不明显,因此,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相关的问题,诸如:“在没有看到明显实验现象时,如何确定两种元素是否已经完成了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能受到启发,进一步询问如何判断原物质的消失与如何用实验方法检验生成物的存在等新拓展的问题。此外,教师提问也需要技巧,循循善诱的、诱发思考的实用性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教师设定情境,询问在实验操作中,不慎将酸和碱两种化学药品滴落到桌子上,应该采取哪种有效的处理方式。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
(二)增加实验机会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大部分实验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观赏的。其实验操作者主要是教师本身,而学生在其中扮演了观察实验的角色。而这种远距离接触实验、并未亲身实验的方式使本身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生的兴趣更加缺乏。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申请学校化学实验室的使用权,使学生操作危险系数较低的实验,诸如,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但这个实验需要用到酒精灯,教师需要加强多酒精灯使用技巧及防范措施问题的强调。化学实验的可行操作,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步骤。化学知识本身理论性较强,概念公式等的背诵较为枯燥,而做实验的过程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也是对化学公式的强化记忆。
(三)创设多环境教育
课本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教育材料,但课本知识主要以静态的文字、语言、图片、数字公式等体现,学生从抽象化学公式中无法体会化学反应原理,也无法想像化学实验效果,进而制约了学生化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化学课堂中,也要加强对多环境教育的创设。比如,在讲解《化学与生活》这一单元时,因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图片等资源,或者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基地,企业工厂等,为学生展示当前世界各地的污染问题,比如海洋污染、城市雾霾现象、塑料垃圾的处理、工业废水的排放等,让学生客观、形象的感受生活中的化学。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科教学更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育,即对学生个人成长的推动作用与学生自身对知识与实践的应用转化能力。多环境教育为化学的可持续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平台,比如废旧电池的危害等视频的播放,能够使学生不再只关注于课堂与教材,而能够加强对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化学知识的感悟与体现,尤其是能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注重对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处理。
三、小结
就中等教育而言,化学学科的教学起步较晚,又正值初二备考,学习任务极为繁重的时期,因此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学生质疑精神的缺乏与实践经验缺乏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因素。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加实验机会、创设多环境教育等三方面出发,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崔永鹏,石小平,苟英旺,姜龙.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4:42-45.
[2]成长义. 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才智,2012,32:188.
[3]张学军,王阿习. 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整合的进一步探讨——以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氢气”一课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1,02:132-135.
[4]张莉娜. 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PCK发展的教师培训方式和策略研究——基于北京市初中化学教师培训的实践[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38-43.
[5]林美珊. 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探析[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