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作 者:魏景辉 吉林省双辽市第二中学 136400

  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学校教育“以人为本”,育人“德育为先”。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同时,它也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如何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德育管理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设置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组成合理的、高效能的管理系统。学校德育组织系统应包括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年级组、班级等,此组织系统既要有德育决策指挥层,又要有德育的具体执行层。学校德育组织中每一个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完成学校德育基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严抓细管,落实德育常规管理
  寓德育与教学之中,是学校德育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根本措施。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组织全体教师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全面实施,调动学校各个组织的德育功能,要根本改变不少教师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毕业班不要”的倾向,确保学校德育为首的地位。
  1、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强化教师育人意识,要让全体教师明确:“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在各学科中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2、学校德育管理者应加紧组织力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把握当前学生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科学制定出学校德育目标;各教研组、各学科教师要从各学科的特点发出,认真挖掘教材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内容,把有关的德育内容揉进知识传授之中,使知识传授和德育内容集中、系统、直接,在各科德育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学校一定要确保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的地位,注重思想品德的教学。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四、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德育。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清洁文明的校园,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陶冶人的情操。近年来我校不但投入巨资改善了校园环境,而且狠抓了校风建设。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学校领导关心群众,实事求是,廉洁勤政,开拓进取。所有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作为学校德育管理者,要重视校园的美化、德育化。讲究教育、教学环境的布置,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以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并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兼职校外法制副校长”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此外还要建立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基地,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总之,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管理者来说,特别是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