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就是主阵地的最前沿。“教师,要有感情,要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赞可夫的话一直是我从教的座右铭。“爱”是为人师的基石。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以爱的教育自勉,重视自身师德修养,把爱学生放在第一位,设身处地的为每个学生着想,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达到他自己潜能的最高度,使数以千计的学生从刚入学时稚嫩的雏鹰,成长为一只只翱翔天宇的天之骄子。
思想的沟通实现达到师生心理的“零距离”
爱学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源泉。每次接一批新生,由于师生之间不熟悉,不了解,多数学生与老师交往都有些拘谨,更有个别同学因不能及时适应新环境、新老师而导致情绪低落,背上思想包袱。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和班级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采取各种办法与学生“拉家常”,“套近乎”,才能力争在最短时间之内,卸下学生的思想包袱,实现师生心理“零距离”。与学生谈心时,也是多从学生家庭情况入手,从学生熟悉的人或事入手,问其兄弟姐妹,叔伯亲戚,邻里同乡等,这样,便能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经我教育的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一张特殊的“名片”——以自己姓名作谜底的谜语。学生作自我介绍或平时组织活动时,我都会以学生姓名为谜底拟谜语让学生猜。
活跃课堂,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活力
畅唱精选的歌曲,充实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是每堂课必不可少的“龙头”。在导入新课时,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就被一种愉快而和谐的气氛所吸引,导入的形式很多,我用得最多的是歌曲带动。
用歌曲导入,简单易用,便于操作,因为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应的主题歌曲。参与歌唱,本身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能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所学的内容。
新颖的课堂活动,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传授知识的实际情况,经常打破传统模式,以全新的思维开创全新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让创新思维闪光》一节中,重要的知识点有三个:善于观察、发挥想象力和培养求异思维。照应创新的主旨,我一反平时授课的形式,别出心裁在这堂课中设计了一个“穿越火线”的活动。具体环节如下:
先请六位同学出来,在讲台前每两人一组,间隔一定的距离,排成三行;按照我设定的高度(三组的高度不一样),拉直我预先给他们准备好的细绳(这就是“火线”了)。然后再请六位同学出来,分成两组,第一组,先让他们仔细观察拉绳(“火线”)的高度、位置,然后走两趟熟悉一下,具体要求就是要顺利通过三组同学拉平的细绳(“火线”),低的要抬脚跨过,高的要弯腰穿过,不能碰到细绳(“火线”)的则为胜利。接着蒙上他们的眼睛,让他们凭着记忆中的印象穿过。第二组,具体要求同第一组一样,但当蒙上他们的眼睛要穿越的时候,我悄悄地示意拉绳的同学放开了手,这样,在穿越的同学面前已经没有障碍(“火线”)了,但他们仍然会像第一组的同学一样,在应该抬脚的地方抬脚,应该弯腰的地方弯腰,在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热情中,我们一起分析这个活动,很自然地得出结论:第一组要顺利通过,首先要认真观察,还要发挥想象力;第二组呢,明明已经没有障碍了,但我们的孩子仍然凭着想象中的障碍的位置做出穿越的动作,这就水到渠成地提出要突破思维定势,培养求异思维的主旨。虽然这个活动用时较长,但因为形式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又很贴切地照应了所学的知识,所以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
课内拿出一定的时间,举行与所学知识联系非常密切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比较轻松地指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多彩活动课,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能力
新教材的思想品德课,每一单元的课后都设置了课后探究活动,目的是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探究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同时,探究活动课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上好探究活动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能力。陆游曾写诗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我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学习《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日子里》时,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创新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小小科技节,让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鼓励同学们做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手抄报,布置科技长廊,让同学们在积极参与的热情中,进一步增强了科技素养,培养了创新意识。
活动课可以课下举办,也可以课上做。如在学习了初三教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节时,我和同学们一起经过精心准备,举办了一次宪法知识竞赛,通过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同样的,初二的学生在学习了《培养高雅情趣》后,我组织的《中学生追星的利与弊》的辩论会,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形式多样的活动课,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内化,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浑然天成的情境中自然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领会学习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