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

作 者:王 裕 贵州省纳雍县雍安育才高级中学 553300

        体育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特色之一就是注重趣味性和愉快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效实施“快乐体育”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学校,有的体育课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 “快乐体育”实施真的很难;有的体育课是为了“快乐”而快乐,快乐不仅是手段,还是唯一的目的,他们为了表面形式上的愉快而使课堂看起来欢声笑语,实际上空洞无义。有的体育课为了追求快乐而放松要求,使课堂变得很不严肃和不认真,成为典型的“放羊式”教学。因此,本文意在探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快乐体育”提高教、学的效果问题。
  一、教学形式上的快乐
  形式上的快乐,是说体育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时候,尽量运用情境教学,课前教师根据情境设计好场地,摆放好器材、道具,使学生一把队伍拉到上课场地,马上就能感受到或热烈、或吸引、或挑战……的气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运动的欲望,为学生的积极参与练习而提供了前提条件。
  1、利用场地器材的摆设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个体对某种事物喜好的情绪。是力求探知、认识某事物或从事某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大类,利用场地、器材引起学生对即将要参与的运动充满兴趣和期待,这是一种由外部事物引起的愉悦、快乐。
  例如,在教《前滚翻》时,老师在选定的场地画上几个大熊猫,让学生把大熊猫的滚动与前滚翻联想起来;又如在教篮球内容时,老师先把篮球摆成一个奥运五环标志,首先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愉快的感觉。
  2、利用各种道具使学生心情舒畅。
  道具在完成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平时上课时可能会显得可有可无,其实,有与无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的。当然,体育课中所用的道具各式其式,全凭教师的创造想象。
  例如,篮球教学,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把姚明、科比、詹姆斯的精彩片段放出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情调整过来了,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积极,效果良好。
  二、教学内容上的快乐   
  形式上的兴趣是快乐消极的,短暂的,不稳定的。教师必须把学生的这种消极的兴趣变成积极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能持久的保持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甚至可以保持终生。直接参与活动是提高学生对运动项目的最好方法。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得到快乐,需要体育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需要,在课堂上选择安排一些新颖的、流行的、有科学价值的、能令其成功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满足学生的活动要求,使学生从中得到快乐。
  1、以故事的形式设计课堂教学。
  一堂课就是一个故事。这样的设计课堂内容丰富,学生在故事中是主人,大量的教学内容不知不觉就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
  例如,课例《篮球》的教学,姚明在出生后学本领(教师示范篮球的基本动作如脚步移动,体能训练等),然后将各种动作连贯起来(教师示范,如传接球、运球、投篮等),再参加比赛(教师将姚明参加比赛的经历和所取得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讲解),鼓励学生,让他们加强练习,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选择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作为学习内容。
  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通常是能使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需求得到满足的,能促使他们不断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的项目。又如在教《迎面接力》时,教师可以自主创新,把体育游戏《抱球接力》定为情境教学内容,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大大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乐在其中。 又如每次篮球课,学生都是兴奋的、愉快的,课堂气氛都是热烈的、快乐的。其实,凡是喜爱的,都会是快乐的。
  三、师生情感上的快乐
  师生情感的融入是“快乐体育”达到高层次的体现,高尚情操的形成更是“快乐体育”的最高境界。师生情感上的快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来自“快乐体育”的成功喜悦。
  在体育教学中,一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基础好、起点高的学生往往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训练的积极性高;而身体素质差的、通常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往往多于快乐。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每个“体育潜能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经常鼓励引导他们,努力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并教会他们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使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注重品德陶冶,让学生在“快乐体育”中磨炼出顽强的意志品质。
  重视对学生顽强耐挫折意志品质的培养,并没有背离“快乐体育”的宗旨,因为体育本身就是磨炼意志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学环境艰苦特殊,室外天气多变,春季是春雨绵绵,夏天是烈日当空,秋天的运动场风尘滚滚,冬天是寒冷多变。这就要学生能吃苦耐劳;体育活动有着严格的纪律和规则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严守纪律与规则;体育锻炼中有困难,竞赛中有失败,这就要求学生不惧怕困难和失败;体育锻炼不能“一暴十寒”这就要求学生要忍耐、顽强和持久。可见,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培养克服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总而言之,快乐体育是着眼于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需求着手,通过课程设计来逐渐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快乐体育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遵循新大纲,注重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定能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3—35.
[2] 朱瑛,在健美操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3,(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