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时期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新时期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作 者:赵 威 (河北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摘   要:语文是人类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容知识性、思想性、工具性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中分体现了语文的以上特性。所以语文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大学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综合安排相互渗透的三维训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完善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本文将对新时期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生活。因为语言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需求赋予了她发展的动力;是生活给予她内容,给予她真实。生活又是检验她的唯一手段。语言和生活是合二为一的。语文的学习是一种习得。习得需要反复,在反复的使用中,语言成了约定俗成;成了大家公认的一种符号;语言在实践中成了一种习惯。
一、加强师生积极参与互教互学
大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质决定了大学语文教学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这种交往的本质属性是教师和学生的“二主”性,也即交往的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彼此共同组成教和学的活动过程,没有高低强弱之分[1]。这种交往的基础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也即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师生的平等对话,师生积极参与互教互学,共同构建和谐的合作关系。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作为一个知识有机联系的整体,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呈现的形式各具特点。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学设计从目标到程序、从重点到难点、从方法到手段的各个环节都应与大学语文教学整体密切配合,从教学的不同角度和侧面来考虑,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体性研究。
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内容涉及广泛,可谓是天文地理、鸟兽虫鱼、古今中外、思想爱情等无所不包,体现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性、知识性、社会性、国际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因此,设计大学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大学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教学目标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方法、明确教学流程,安排教学场景的重要依据,它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走向、进程和要达到的预期效果[2]。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二:一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学生提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二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思想素质,便于学生更快、更完美、更有效的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有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就能调控教学活动,理清教学思路,选择理想的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便低耗高效地组织教学。
二、语文的学习需要激情
情急之下,可以滔滔不绝,激动之余,而出传世之作。只有在激情中,心灵才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语文学习需要悟性,需要感受,需要想象,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细心地体味,需要站在高山之巅,听阵阵松涛,望朵朵白云,迎八面来风,从而与天地相连,悟人生之真谛;需要乘一叶扁舟,荡漾在万顷波涛之中,观东方喷薄之红日,聆听海鸥与渔歌之相和,而感生命之短暂,宇宙之浩渺。因此,语文是一种境界,她所启迪的是我们本来的智慧,她是个性化的。语文是生命。
大学语文教学技能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是“教”和“学”技能的综合体现。从结构上看,“教”的技能是教师表达、判断、组织、管理、板书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学”的技能则是阅读、分析、理解、记忆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从内容上看,“教”和“学”的技能都是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构建成的广博而精深的综合性知识技能。从形成过程看,“教”和“学”的技能来源于教师自己的教、自己的学和学生的学相互碰撞、激励、熏染等综合性过程。
语言是人类用以表达情感思维的工具。大学语文的学习更应该注重思想性、趣味性以及和实际的结合性。而不应该把语文仅仅当作一门学问,纯理论教学。那样会非常枯燥乏味,收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3]。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文学的审美性和语言分析,让学生体会到语言之美,学会使用美的语言。美的语言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能够传递美的情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更有利于思想的传递、社会的发展 [4]。
三、适当开展专题研讨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如:在讲小说和戏剧时,可以让学生角色表演,情景再现,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基于课文主题的讲述。如:背景概述、作者简介、字词解析、段落分析、内容讲述、思想总结、写作特点、作业布置等。这种方法相对枯燥、无味,而且学生参与学生过程少,对课文的把握也不充分。整个课堂显得尤为刻板、僵硬。而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再现式教学等方式,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增加师生互动,加深师生情感,更有利于课程的开展。
结论
总之,优美、充沛的语言、饱含深意的情感、轻松自在的氛围,热烈激情的讨论这些都非常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工具。它更是我们快捷、完美融入社会的有益保障。语文之中所蕴含的人生情理,所呈现的世间百态、都有利于提高个人人文素养,提高个人情商。但是,语文教学一定要避免刻板性、要注意根据讲授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教学计划,以便于增强教学效果。合理安排课堂,既要避免缺斤短两,又要避免过犹不及。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

参考文献
[1]山笑珂. 翻转课堂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影响与创新[J]. 语文建设,2016,29:5-6.
[2]寇利娜. 创新改革中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探讨[J]. 科技展望,2016,31:203.
[3]师婧昭. 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0:81-82.
[4]万荣. 浅析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 亚太教育,2016,30:102.
[5]万荣. 浅析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 亚太教育,2016,30:102.
[6]曹杰颖,王卓玉. 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J]. 科技展望,2015,29: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