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德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程序,是提高学生思想健康,为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打好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寻找有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本文就将讨论关于初中德育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多样性
初中的德育教育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养成一个良好的品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常包括心理方面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提高初中德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更好地完成以后的学习。本篇文章将讨论关于初中德育教育活动的一些多样性。
一、首先要注意德育教育活动的几个不同特性
初中的德育教育主要表现在思想品德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养成一个良好的品行,情感教育是初中德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德育的热情和信心,所以只有从情感上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真正理解德育教学,才能更好地进行德育的渗透,提高初中德育的教学效率。
1.1.德育教育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德育教育主要是教给学生行为意识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德育教育的本质问题就是,将一些枯燥的无趣的空洞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一些行动。因此它的表现形式是极具特殊性的。不但可以通过讲述的形式进行教授,更需要教师做到“以身作则”。
1.2.德育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初中思想道德的学科内容主要是包括知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是由多个部分共同构成的,因此它的内容也是特殊多样的。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是学校进行德智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学校的德智教育又是形成中初中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1.3.德育教育形成基础的特殊性
德育教育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个人的特性。社会教育又包含舆论的监测。因此德育教育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经过时间积累沉淀而来的,与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这种特殊性。
二、初中德育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做起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上面也在逐渐成熟,因此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付出更多的关心,尤其是老师的关注,更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信。这要求教师不仅仅只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方面的能力,更要做到统筹全局,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教师综合素质,统一德育渗透意识,想真正在初中教育中进行德育的合理渗透,最根本还是要从老师做起,提高初中德育老师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教师仪态,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有利于帮助建立和学生的友好关系,从而达到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效果。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表现出来的笑容会极具亲和力,很快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时刻保持微笑也会给人带去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可以使周围的人感到心情愉悦、十分舒服,起着极大的感染力。初中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符合新形势下的新的教育观念和理念,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其次,初中德育教师还要不断提供自身的素质,在思想意识方面不断进行提升和进步,并且能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树立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
三、创设愉快的德育教学课堂气氛
想要一堂课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课堂气氛是尤为重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初中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信心,积极地引导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是需要教师从各方面来努力的,首先是教师自己的教学状态,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状态,让他们产生不同的情绪波动,其次就是教师的课堂用语、课堂组织之类的,都会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比如在给初中二年级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学时,可以先给他们播放一段德育教育的宣传片,让他们观看,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课堂一开始就保持高度的激情和兴趣,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德育教育歌曲,并且在德育教育课堂上进行表演,比如学习一首较为简单的《五月的花海》,先给他们播放这首歌曲的第一段,就是简单的一些语言组成,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简单,然后第二遍的时候让同学进行跟唱,最后可以让她们分组进行学习,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学习我完毕之后让她们分组进行合唱,还可以让同学们选自己觉得唱的最好的为优胜组,教师对他们的表现进行鼓励、表扬。通过这种的教学方式就能很好的带动课堂气氛,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没有给他们太多的压力和负担,反而是让他们在玩儿的过程中学到了德育教育知识,也会让他们觉得学习德育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心理上对德育教育保持良好的感觉,不会再感到排斥。
结语
无论在什么时候,教师都要学会把握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当设计合理巧妙的课堂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怀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只要教师给予他们一些小小的鼓励或者表扬,他们往往就会开心很久,所以教师要注意把握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对初中生进行鼓励为主的德育教学,不断增强他们的信心,哪怕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要学会鼓励他们,树立起他们学习正确的德育的意识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同时从不断的经验教训中去总结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树立积极创新的教学思维,立足于现实。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中学德育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