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语言学家毛鲁(KE Morrow)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学习它,做它;只有通过练习交际活动,我们才能学会沟通。
然而,在具体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甚至老师忘记了这一点。许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被浪费在无聊的语法分析、枯燥的单词记忆和自欺欺人的课文分析上。落后的英语教学方法,除了让学生记了大篇笔记、上课昏昏欲睡外,成绩却依然如故,毫无起色。我们老师在第一线上,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课讲了一遍又一遍,题做了一道又一道,有时却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学者没把握住英语的特殊性质,教者没做好有效教学。现就如何做好英语的有效教学探究一二。
首先,重新认识英语,把握英语特质。其一,把握学习外语与情意的关系。外语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激励情意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学生在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学习外语和交流情意相互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组成一个整体。情意的产生受学习外语认知活动的影响,学习外语的认知活动能促进情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低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初学外语时,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好奇心不断获得满足,从而又产生了求知欲;求知欲不断获得满足,进而树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与崇高远大的理想相联系和强化,可使兴趣发展得更丰富,从而形成认知兴趣。因此,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目标的完成,又要重视情意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有些外语课堂教学还未把情意目标提到教学议事日程上来,或者有意无意地把它忽视了。其二,把握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天气预报”这一课后,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自由对话外,还找来多期China Daily,让学生参阅天气预报这一版进行对话。学生在自由交谈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扩大吸收了书本外相关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交际活动中还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
其次,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建立培养课堂交际氛围。如一进课堂就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It’s fine today, isn’t it?/ 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 根据学生的回答,创设交流的情境,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水平肯定会有质的提升;利用活动让学生“开口”。 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再搬上课堂表演。实践证明duty report也是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具体是让当天值日生在讲台前向同学们介绍当天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也可以让他们讲故事,并允许他们随意挑选同学回答他们所设的问题;教学区域开辟英语角。英语角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开口参与交际的积极性。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邀请一些老师参加。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新《标准》强调,教师要把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所以,英语教学的效率是实施新《标准》的根本途径,应当全面考虑教学论的目标、学生的特点、教材(包括教学设备)的特点,全面考虑教学方法体系的内在规律,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程度、学法指导、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教学和教学手段的最佳优化;还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英语首先是一种语言,是用于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工具。传统的英语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记录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还学生一些求知的兴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追求知?;还学生一些求知的兴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追求知识的积极学习气氛,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堂佳境;还学生一个体悟的契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是学生求知创新、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总之,让英语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英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多为学生创设使用英语的氛围,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英语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