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的语文教学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认为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要探求语文课究竟怎样上才能更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值得教师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在课改热潮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教学从传统模式转向现代模式。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师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优美语句理解和欣赏,同时能够对所学的字、词进行运用。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搜集信息,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不断获得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法的阅读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就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在课改的要求下,各小学在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展开并加深了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对于学生而言,一旦阅读理解的能力不够强,受到影响的不仅是语文这门学科,其他学科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薄弱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无法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会影响学生对题目的领悟力,直接造成错误后果,影响最终的成绩。阅读教学能从各个方面快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本文将从阅读的重要性探究加强阅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分析
所谓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即有效的阅读教学。一般来说,有效的教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内部的心理活动意识,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的行为表现。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或者研究有效的教学最终是从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来获得的。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人们习惯于将有效教学研究的视点只放在教师教的行为上而忽视学生学的行为表现,现代教学论研究主张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目的
(1)熟悉《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并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
(2)掌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设计课堂教学的技巧;能熟练组织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习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各种课型的教学。
(3)掌握新课程课堂阅读教学中教材、教师、学生的相应关系;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能力。
(4)能切实、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虽然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几乎是每次课堂都包含的教学内容,但是,当前小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仍有所欠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仍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面不足
阅读是吸收他人思想精髓的精神活动,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进化过程,但是这不意味着阅读就只是从文章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而是同时也意味着将个人思想和经验融入其中,并寻求共鸣的过程。而如果学生的阅读面不足,知识面不广,就很难对文章中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而这正是当前小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没有良好的阅读学校氛围
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很少买书;再加上学校图书室设备的不齐全,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
3.知识转化能力较差。
阅读的过程,不只是对文字表面意思进行阐述的过程,也不局限于对文章基本思想进行鉴赏的层面,而是需要对文章的更广泛意义进行解读和消化。而小学生囿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常常会在知识的转换能力方面存在问题,转化的意识和能力较差,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1.建立、落实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创设教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研究问题——小组交流合作,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围绕目标训练落实问题,精彩追问,延伸问题。根据以上教学模式,严格按此模式进行上课,在课堂上灵活处理相关步骤,以确保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即学生有学会提问、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养成主动提问、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在学习中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
2.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与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相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3.巧用评价,激活课堂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4.加强和鼓励课外阅读
(1)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2)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帮助他们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法;还要与家长联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家长也认识到子女阅读课外书是有助于文化学习的;要推荐适合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并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读书计划,搜取学习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
(3)积极开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如: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评选和表彰阅读之星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又可以更灵活更直观地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
5.教学资源的挖掘
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结束语
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养成勤读书的好习惯,能将这种好习惯伴随他们的一生。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进而使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 乔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分析[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21)
[2] 陈伟华.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1(02)
[3] 任伟. 新理念 新教学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 新课程(中). 2011(09)
[4] 何静.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