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拼音教学是抽象、枯燥的,要把拼音教好,让学生读准、写准、拼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很难的事。但在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巧妙,那就能引起学生对拼音的兴趣,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新的学习任务。所以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注意研究儿童心理,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儿童的兴趣。在教学时,我变换多种教学形式、让孩子随音乐、儿歌、故事、画面一起学习汉语拼音。
一、乐中求知
拼音教学中让孩子们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因素。在教学字母字形时,让孩子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和四肢来感受字母的形状。例如:在区分“b—p”这对形近声母时,我建议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拳头来区分,让他们左手握拳,大拇指朝上bbb.左手握拳,大拇指朝下ppp。再如:区别d—q时,右手握拳,大拇指朝上ddd。右手握拳,大拇指朝下qqq。
二、画中求知
低段儿童对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即主要是以看来进行记忆。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的“心灵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涂色,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涂色,给字母和音节涂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记住了这些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细微区别,而且发展了视觉空间智慧。
三、图中求知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学生可能回答:“赶猪”。赶猪时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学生可能回答:“|e、|e、|e”。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儿歌记住“|”,学生回答“小棍赶猪|、|、|”“一根小棒|、|、|”“像个1字|、|、|”。接着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e”,然后告诉学生把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四、歌中求知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例如:“阿姨的a,嘴巴张大a.a.a;公鸡高声叫,嘴巴圆圆o.o.o;一只小白鹅,嘴巴扁扁扁e.e.e;”有的是我为了教学需要,自编的儿歌。如:在教“ei”这个复韵母时。我自编了这样一首儿歌:“小兔飞飞,爱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由此可见,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五、趣中求知
在教学汉语拼音n、yuan、en时,我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编故事,使插图的表音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故事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学拼音。
首先,我利用课件出示一幅天安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并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认识的第一位新朋友就是复韵母an,如何记住an的形呢?我演示出两个小朋友,分别手持a和n,从不同的方向走到一起,a和n一合并,就成了an。然后,我让学生自由想像,自由发挥,说说怎样记住an的形。学生们兴趣盎然、议论纷纷。有的用小故事,如: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拿着a和n来到天安门前唱歌跳舞,歌唱北京天安门;有的用儿歌,如:“小红和小明,手拿a和n,来到天安门,成了好朋友”,等等。学生思维之活跃让我赞叹不已。
接着,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叙述,小明和小红离开了天安门,各自回家了。小明在回家的路上走着,突然,一只皮球滚到了眼前。教师接着问:这只皮球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圆形。教师将一个写有yu的半圆和另一个写有an的半圆合并起来,组成了一个书写着yuan的圆球。这种演示过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后,教师再演示课件叙述:小红回到家,发现家门是关着的,于是她做了件什么事?学生纷纷用手作摁门铃状,答道:摁门铃。教师将写有e和n的卡片交给学生,让学生仿照an的学法自由组合、自由讨论。
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把原本毫不相关的an、yuan、en通过图片和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生熟知的事物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在教学完an、yuan、en后,是in、un、ün的教学。教师鼓励学生像老师那样,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新知。学生们兴趣高涨,三五成群、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编成了。如:一只小白兔在烈日下奔跑,看见一片树荫(in),便在树荫下乘凉。这时一只蚊(un)子看见了小白兔,便向小白兔飞去,小白兔一挥手把蚊子赶到了白云(ün)中等有趣的故事。当然,这与教师的适时引导与点拨是分不开的。这种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拼音,利用图形编故事记住拼音的音和形,比单纯的看图引入拼音,再读拼音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只有优化汉语拼音教学,发展多元智慧,才能使拼音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才能使我们的拼音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