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 者:王思潮 贵州省赫章县罗州乡初级中学 553203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情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使人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从而促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活跃,记忆更牢固,从而对学习活动起着很大的推进作用。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好的导语是教学乐章的前奏。它预示着后面的高潮与结局;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它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是师生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它把教与学、旧知与新知紧密地联系起来。它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引人入胜的课前导语,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质形成一个兴奋中心,以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如教《人的生殖》时,为了对学生进行敬爱父母的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人格,我们可以这样导入:先自制几个10千克左右的沙袋,供给自愿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模拟体验。参与者每人将一个10千克的沙袋捆于腰间,在教室内行走,然后谈谈体验孕妇的感受。学生们通过模拟实验,增强了敬爱父母的情感,对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健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们的感言体现了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同步健康成长:“我以前觉得‘性’这个字很下流,可现在我觉得‘性’是人格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它我们才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母亲生育我们真不容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这样导入新课,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又如在教《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2003年山东莱芜,农民赵某家的10岁孙子躲进放姜的地窖玩耍后,没有上来,哥哥为了救他,也下到地窖。可是两个人都没有上来,喊也不应。奶奶为救两个孩子,下去后也一声不吭。在田间干活的家人闻讯赶来,准备冲入地窖,被别人阻止了。人们点着蜡烛,在窖底找到了三人。找到时,三人均已死亡。”学生们都惊愕不已:“难道地窖会杀人?地窖里有什么?地窖里的姜会杀人?”这样,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后,我们便可乘机导入新课——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学习。可见,导语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确定,要注意导语的新颖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和重视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新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如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设计、模拟制作、课外试验等。所以,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对于一些实在不能做的实验,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设计虚拟实验。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种子的萌发等,我都是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学生既观察到了整个实验的全过程,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我在教学中,凡是教材上提到的实验,我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甚至有时还自己设计的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课后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科研的活动。例如,利用玻璃瓶、塑料瓶、沙土、螺、小金鱼、水草……制作生态瓶,不仅学生易于实验,而且教学效果很明显,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从而也增加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理解知识,在教学中合理地选择、组织使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利用了挂图讲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和分裂知识,利用模型讲述桃花心脏的结构,利用演示实验讲述植物的蒸腾失水、种子萌发释放二氧化碳、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知识等。讲植物资源时,用DVD 播放教学光盘给学生观看,学生看得认真,记忆深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四、穿插趣闻、介绍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课上适当增加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趣闻轶事,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剧作家萧伯纳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育态度,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还可使学生通过生物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