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群体性事件网络组织原理及反制

群体性事件网络组织原理及反制

作 者:赵丹阳 王宁生 (北京市武警警种学院信息管理中心 100000)

 摘   要:当前,群体性事件越来越擅长利用网络进行组织、策划,网络“80/20定律”和自组织原理使网络的混乱让位于有序,看似无组织的网络群体往往拥有巨大的组织动员力,为此,政府及网信主管部门要深入研究网络组织背后的致效机理,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80/20定律;自组织;影响及启示

网络组织[]管控,指的是针对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所进行的监测、处置。本文聚焦的是近年来出现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某些异动,新型网络组织结构松散,缺乏明确的行动纲领和领导核心,却由于网络的深度介入而具备空前的组织协调力,令政府各级网信主管部门应对吃力,其背后必有深层机理。
一、80/20定律
20%的豆荚结出了80%的豆子。巨型网络的少量“中心节点”承担起维系万维网运行的大部分功能,在其背后,有着幂律的推动,看似复杂的互联网并不是随机的,它是有序的。因此,不要痴迷或纵容于网络的无序、混乱,认为其自生自灭而无法(因此也不可)管控。
美国学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曾以“80/20定律”来解释互联网现象。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以经验主义式的观察得出:“80%的豆子是20%的豆荚结出来的……帕雷托的80/20定律或潜规则,又变成了墨菲管理定律:80%的利润是20%的人创造的。”如果上述定律成立,巴拉巴西判断80/20规则中蕴含着“幂律”,“而幂律是用数学公式表明了少数几个大事件承载了大多数的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幂律预示着从无序到有序的过渡。因此,我们在万维网中发现了幂律,而且是以精确的数学术语描述的,证明了真实网络远不是随机的……幂律是20世纪后半期最惊人的理论进步之一,它浮现自混沌理论……”
“在通常的系统中,所有的量都遵循钟形曲线分布,而且相关性迅速衰退,只允许指数定律的存在,但是,一旦系统被迫产生相变,一切随之改变。继而就会出现幂律——这是自然界给出的明确无误的征兆,表明混沌正让位于有序。”
这似乎能够解释——最近发生的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为什么看上去“无严密的组织结构,无成型的运动纲领,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却一样能够迅速有效、实时同步地进行组织和协调。
二、自组织原理
自组织理论(Self-organizing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
克莱.舍基(Clay Shirky)曾以“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作为其专著《人人时代》的副标题。舍基对Wikipedia、Meet Up,Twitter等网站的得失成败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一个至高至上的网络法则)——越简单越流行。它也是网络社区“自组织”功能的精髓。“简单,表述为工具的简朴易用,类似于傻瓜相机,使无数人享受到摄影的乐趣;简单,还解释为管控的稀缺。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叫做‘我们创建平台,提供协议,用户自已出发’。这种稀缺有时候就像尊重地球生态系统一样,对自然法则不作人为干涉,却往往获得空前的繁荣。简单,还可理解为服务精神的大众化和低门槛。老人、小孩皆能入手,上手便能发出讯息。试析我国的微博,微信,有哪一个不是遵行了至简原则。”
下放权力,创造便利,即可动员群众。一旦网站要求太多、登陆手续繁冗、或对身份、权限、工作规则要求太多,常常令网民望而却步。作为辅助群体建立社区,进行分享、聚集的平台,网络社交媒体一旦对至简法则表示尊重,往往能聚集起海量群众,创造出几乎无限的传播力。所谓无组织的组织,在这里指的是群体或线上线下的“社区”有自适应、自平衡功能。
上述两类现象和规律,基本能够解释网络群体“组织力”或“协调力”的背后原理。有学者研究认为,当前国际恐怖组织(如基地组织),其结构也遵循了分散性自组织的法则。换句话说,象基地这种“分布式自组织拓扑结构恐怖组织”,在全球分布极为广泛,不同分支并无实际联系,各自独立,仅以极端宗教思想为共同追求,这种分散性的自组织结构,使基地组织的任何一个分支遭受毁灭性打击时,对整个恐怖网络而言并无全体覆灭的危险。因此,即使美国铲除了本·拉登这个精神领袖,基地各分支也不会自行解散。从当前形势来看,网络群体(社团)和恐怖组织均有朝着“分散性、自组织”方向发展的趋势,它使打击行动想要做到彻底、干净和一次性解决成为一句空谈。
正如Shirky所讲:“当一种通讯手段变得越来越普及和为人熟悉时,实时协调也将越来越多地取代事先的安排,而群体的反应也将越来越难以预计。”[]如Twitter一样,“协调原本分散的各种群体的能力将会继续提高,新的社会化工具(社交媒体)也在不断地被发明出来,而无论它们多么小,只要提升公共意识或群体协调,就一定会被用于政治目的,因为群体行动的自由,天生就是政治性的”[]
三、网络组织原理对网络管控的影响及启示
网络的80/20规律和自组织原理告诉我们,混沌背后自有秩序,少数重要节点承担起万维网的大部分功能,网络社会和蚁群、星系、人体免疫系统等一样,单个网民的行为并无特异性,而一旦结合、组织为庞大的复杂巨系统,则焕发出单体所不具备的自组织、自执行、自我完善能力和高级化、智能化特征。它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管控的影响体现为:
一是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表面上的复杂无序,容易造成政府及网信主管部门产生网络不可控、管不了的认识误区,从而削弱了管控的决心和信心。二是隐藏在复杂巨型网络背后的秩序,及少量关键节点撑起整个网络的事实,使政府管控力量和闹事群众双方面临网络重要节点和链接“立与破、建与拆”的争夺战,谁抢得先机,谁就利用了网络,谁落后,谁就被网络所害。三是网络自组织、自协调和至简法则,为打造我们自己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提供了范版。
以上原理及效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管控的启示在于:只要摸准了互联网复杂性与有序性的精准平衡,就能够管控并管好互联网,从而消除不能管,管不好的认识误区,为实施网络突发(或安全)事件时的管控赢得先手。各级政府和网信主管部门要占得主动权,赢得话语权,就要及时建立自己的网络媒体平台,而要让我们开发的网络社交媒体吸引足够多的网民,获得足够的传播力,就要遵行网络自组织原理,做到“我们创建平台,提供协议,用户自已出发”,立足于自发、共享、共建,不能让网络管控之手显得太过明显,不能带有过强的说教成分,要让政府及网信主管部门的官方微博、微信成为网民们自发关注的社交媒体。
参考文献
[1].本文参考王宁生博士学位论文《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管控问题研究》。
[2].此处所指的网络组织是“组织、协调”之意。
[3].﹝美﹞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著.链接网络新科学[M].徐彬译.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