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小学数学的练习题该怎样设计呢?我觉得要有趣味,要开放。练习题有趣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成为学生想学、要学的动力,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练习题的开放性可以给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能帮助学生思维更好地发展。小学数学系统的练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练习题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设计练习题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难点与关键点、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搭配,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题;趣味性;开放性
一、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老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老师要创造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求学的数学学习氛围。学生在获得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同时,还能获得学习基本数学知识,提高了学习技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基础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个充分的发展。老师要好好提炼一些有价值的题目,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对数学练习及数学学习产生喜爱的良好情绪,使学生更加活泼、自由地发展。为了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要,老师设计数学练习题时,首先要考虑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前提,兴趣是学生参与的动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参与中才能得到发展。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趣味性练习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爱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就会产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强烈欲望。
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进行开放性练习。
开放性练习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 现代数学教学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到了相当高的地位,因此老师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练习题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全面发展的练习题。开放性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单一的解答题目走向创新、更好的思维程序的方向。
二、练习题要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1.提高练习题的趣味性。
小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与爱好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究,由探究到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快乐,从快乐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使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和严格要求往往使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以趣味引出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产生疑问,就会要求释疑,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以趣味引出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小学生的好奇心更加严重,这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他们会对新奇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了问题,便会推动他们去观察、去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趣味性练习,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可设计每人一个摸东西的袋子:首先找几个学生在袋子里摸图形,然后让同桌一人摸,对方猜是什么形状,最后拿出来验证对不对,并说一说每种图形的特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从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
(3)以趣味促进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中设计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克服厌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思维。例如,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方法后,我们在讲述100以内整十数的加法时就会容易很多。学生可以在旧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这样计算时就感到很有趣,并在计算过程中寻找捷径,总结规律,促进了其思维的发展。进而让学生把找到的方法、规律延展到以后的学习中去,以此提高小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2.扩大练习题的开放性。
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把课后一些练习题加以改变,就会变成更有趣更开放的练习,使学生可以运用一系列思维策略进行解题活动,以巩固和实践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
(1)学习整十加法:
A、20+20+20=
B、10+20+30=
A和B是不同的算式,它们有不同解答方法。但是B的解答方式却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
(2)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A、3+3+3+3=( )×( )
B、3+3+3+3=3×3+3=( )×( )=3×( )-( )
3+3+3+3+4+5=( )×( )
A是封闭式的,答案是唯一的;B是开放性的,答案可以是很多不同的解决方式、方法。
(3)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抢答、开火车、夺红旗、大闯关等游戏。
因此, 练习题趣味的浓度,练习题开放的大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高低。具有高教学水平、高教学艺术的教师,不仅储备丰富的知识,而且在数学的教学中能够正确处理好各种练习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全面发展,为以后升入高年级做好铺垫,也为学生的未来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5)《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6)《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