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让情境教学走进科学课堂

让情境教学走进科学课堂

作 者:代玉花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同和小学 266700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本文谈一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用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例如,教《气体的热胀冷缩》时,教师先演示一个“喷泉”实验,即把一个带有橡胶塞的玻璃管插入瓶底,用一杯热水浇浇瓶,烧瓶内的冷水便会立即从玻璃管口喷出一米多高。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科技史设置故事情境
  曾经有一位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科学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轶事、故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终生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例如,教《生物进化》时,讲达尔文从热爱大,课余时间常到野外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拣拾贝壳和采集标本的故事;教《水的压力和浮力》时,讲阿基米德从浴桶水益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物体的沉浮的故事……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发现精神。
  三、创设有效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情景创设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求“变”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奇”,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下列变式练习:1、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2、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梨树是苹果树的几倍?3、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是梨树的百分之几?4、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梨树是苹果树的百分之几?5、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比梨树少几分之几?6、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比梨树少百分之几?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将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
  四、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是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关键
   联系生活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萌发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欲望。
   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识过程,它们既平行交叠地发展,又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重视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让情感教育走进课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就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德珍 现代中小学教育.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陆晓平 小学教学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3]程惠玉 教学案例.银声音像出版社,2003年.
[4]贾再洪 沈菊华 小学教学设计.山西教育报刊,2005年.
[5]高健 小学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出版社,2010年.
[6]《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吕传汉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数学教学艺术论》 毕恩材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8]丁浩清.生活化理念打造精彩课堂: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5(12).
[9]张梅.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7(Z1).
[10]毕平平.数学生活化的解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