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管理与保障机制的思考

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管理与保障机制的思考

作 者:童兴无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高校创建校企合作办学制度成为影响院校深层次教学改革以及构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类别的重要所在。教育行政管理机制需要为高校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高校管理者与老师需改变理念,以学校的角度积极创建与企业相关的文化体系以及价值观,以此为根基创建与企业相关的相应制度,让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真正落实于教学运转当中。
关键词:校企合作;办学管理;保障机制

引  言
校企合作成为当前社会的必然结果,成为工业生产、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必然产物。不断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创建完善管理与保障机制,不但能够提升教学品质与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加快企业的发展,良好整合行业资源,汇聚校企的优点,良好完成工业产业与教育的良好融合。
一、校企合作办学管理的方法
1.不断完善高校校企合作纲领性管理制度
强化校企合作,完善工学相融合的体制建设纲领文件。让企业融入到学生实习、老师在企业挂职实践的制度当中,从而构成校企的共同盈利。加强校企的沟通与合作,企业创建校企管理部门,通过这一部门的人员将培养人才的目标以及培养模式提出来,且对学校招生至学生就业的整个过程采取监督,依照监督状况报告给企业,并依照企业对人才工作岗位的技能变动向学校提出全新的标准。校企管理部门的执行对于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十分有利。
2.将公司职业岗位作为导向判断人才培养目标,创建健全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一同建立培养方案,需在教学当中给予展现。教学改革的另一面则需依照职工岗位工作的差异进行,依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当作基本规律,激励广大教师与知名企业家,依照职业资格标准,编排具有特点的教材。教材需展现校企合作的特征,且针对教学内容创建课件,建立对学生自主学习有利的课程教学网站,令学习资源可以更为丰富。
3.创建符合校企合作办学方式的教学团队
让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进行岗位互换,让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聘请企业高端技术人才到学兼职。相互展现出自身的特点,融入到彼此人才培养以及应用型技术研发当中,令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创建兼职教师的资源体系,强化聘任审核兼职教师,从而确定兼职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让聘任过程更为规范化,提高兼职教师的归属感。
4.教学管理方式通过学生员工制,加快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学生在校时,尽可能依照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学生,严格依照岗位专业知识掌控学生学习的进度。学习犹如在企业工作一般,直接让学生在学习中顺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企业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企业进行观察、操作、实习,从而签订就业协议。
5.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符合校企教学所需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验室内处理实践技能问题,在实训基地展现综合实践能力,在实习企业提高技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持续改革教学模式,创建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充分展现出主动性与创造性。
6.积极创建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校企结合,创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在教学管理中设定并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创建师资团队,均需与企业相融合,行业专家需投身到校企教学质量监控当中,定期安排专家进行授课,加快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校企结合,创建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创建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将老师与学生的评价当作主导,创建全员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透过相应人员对教师给予评价,学生评价体系通过自身、同学、小组、老师、社会或网络学习系统对学生进行评价。师生对学校管理人员给予评价,主要是通过服务意识乃至管理意识方面给予评价。
二、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保障机制
1.校企合作双主题办学的法律规范机制
校企合作的法律办学有效运转的根基与条件,涵盖到立法、执法乃至司法实践的问题,而最关键的则为校企双主体在权力方面的配置以及在权益方面的保障。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受到了动力性、稳定性等方面限制。高校与企业相互间的合作制度并不健全,高校与企业的利益所需需要协调,所以,需创建校企合作的新概念,强化校企合作的制度。依照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标准,将立法给予完善,创建比较完善的规范制度,标准控制和过程控制相互融合,将操作细节进一步划分,保障产学合作的教学品质。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属于治理创新,其将法律作为根基。创新的理念是通过法律规范作为方式,不断改善高等教育法与职业教育法,创建高校、企业与政治的相互信赖的关系,创建稳定合作的组织,达成以法人治理构造作为核心的社会权力的参与。
2.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利益协调机制
当前我国高校校企合作获得了一些成效,完成了数量与质量的提升。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我国高校的教育构成了诸多校企合作方式。
高校教育的根本在于校企双方利益诉求的差异。高校与企业属于不同活动主体,其对校企合作的期待并不相同。学校自身的校企合作方式,无法保障企业的利益,企业欠缺合作的热情,只有被动应对,工与学的融合仅处在形式方面。
构建双主体办学的校企利益结合的机制,校企合作机制的创建,不可忽略企业理性的选择,无法忽略高校学生的职业取向,需要以利益均衡的合作机制作为前提,获得企业的高度参与。抛弃学校单一主体的办学概念,执行双主体的办学方式,创建校企双制的教学方式,则会变成利益的改革与探寻。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教学方式处于产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所需,构建职业教育和产业行业的合作制度,对深入产教的结合尤为有利,调动高校教育的办学热情,开放共享优质资源。
3.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三方联动机制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有效执行,不但需要依照完善的法律规范与利益协调机制进行管理,还应持续将政府投入的不同经费保障机制给予完善,改革校企合作的服务机制,近些年来,我国有些高校与企业逐步进行尝试,实施双主体办学,并已经做出一些成绩。校企双主体办学不断提升的方法则为以双主体治理构造为根基,创建中央、省、地方的分工,真正展现出各方利益的运作体系,改良经费投入的机制,有利于文化创建及制度创建的互动,将标准控制与过程控制相融合,从而确保工学融合的教学品质。
校企合作办学的结合机制具有显著的效果,加快政府、高校、企业等相应主体构成的力量,为加快高校教育的良好发展提供选择。
探寻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三方合作制度,继续完成校企合作方各种资源与人员的有效治理,不但可以完成对人才资源的有效管理及控制,还可以符合高校教育对企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有效作用,而且对政府的宏观管理十分有利,持续完善校企深入合作的办学机制,有效加快高校与企业培养人才,形成了人才培养、技术改革以及科技服务的理念,一同获利则成为校企深入合作的长期运转机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成为了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多元化、深层次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更加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员的必然所需。只有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才能够展现出学校与企业的优点,一同打造社会与市场所需的人才。创建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转机制,探寻并构建校企相互间的合作方式,能够确保高校教育的正常发展,并且也对高校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颜楚华,王章华,邓青云.政府主导 学校主体 企业主动: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校研究.2011.(4):80-82.
[2]陈锡宝,朱剑萍.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5):47-49.
[3]徐晓玲,楼建列.浅析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实训教学互动平台[J].职教论坛.2010.(1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