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南昌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调查分析

南昌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调查分析

作 者:吴锦 张宇 刘舒晨 王琴琴 李爱林 (江西财经大学 330000)

摘   要:大学生医疗保险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学生对高校医疗还存在着诸多盲点,导致高校医保不能很好地为大学生服务。通过对南昌高校大学生满意度医保制度实施现状的调查,本文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南昌高校医保在执行情况、学生对校医院的满意程度、学生对医保的了解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相关建议

一、前言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年)》,其中规定2009年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并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全国大部分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但各地高校在大学生医疗保险方面做法存在差异,各层次高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医疗的了解普遍偏低,保险意识存在较大差异。作为践行这一政策五年来的南昌市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值得推广的经验,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反思。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通过对这些相关问题的分析,找出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医保后出现的问题、贯彻大学生医保制度的阻碍因素、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到校医院就医的原因以及校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针对这些缺陷或不足,制定相关的对策建议,提出合理的请求,协同政府及校医院促使大学生医保制度健康有效的执行,也使大学生医保发挥应有的作用,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也能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我们选择南昌市五所代表性高校: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就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医保制度进行了调查:1.大学生对医保制度的了解程度;2.大学生对医保的选择和购买情况;3.各大高校在医保方面的宣传力度;4.校医院在落实医保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大学生对校医院医保的落实情况的满意程度;6.大学生用医保切实保障、维护应有权益的程度。
为了保证数据的代表性,我们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及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我们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筛选,废除了无效问卷,共发放纸质问卷388份,收回388份,网上问卷80份,剔除无效问卷11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57份。有效样本中,男生占58% ,女生占 42% ;年级分布较均匀,大一36%,大二26%,大三24%,大四12%,研究生及以上2% ;21.2%的人来自东部地区,64.3%的人来自中部地区,14.5%的人来自西部地区。
(二)调查方法
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能够正确如实填写此次问卷,使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调查数据采用 EXCEL 进行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经过逻辑检查核对整理后,导入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研究具有科学性与专业性。
三、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在医疗保险关系中的作用尚未发挥
调查发现,受访者中有44.4%表示自己没有接受过学校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而在余下的55.6%的同学中,71.6%的受访者是自己从学生手册上了解,学校很少开展相关的专题宣传讲座,现有的宣传方式也很单一。由此可见,高校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的宣传并不重视,甚至是缺乏教育意识。在走访校医院的过程中了解到,学校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的管理不到位,相关部门人员配备少,也没有相关培训,导致工作脱节,无法为学生服务。
(二)相关宣传不到位,学生对医疗保险了解甚少     截止 2012 年底,南昌市高校学生医保的覆盖率已经达到100%,但据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至少有30%的受访者并不清楚这一政策。在调查过程中也了解到,有部分学校的学生在入学新生报道时已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但自己却一直不知道。此外,学生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的认知度仍然很低。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约80%受访者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制的保险模式、报销比例、报销流程、报销范围及定点医疗机构的了解程度皆是一般或不太清楚,各方面比较了解的受访者均不到10%。不清楚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保障范围以及如何使用等相关问题,无疑将直接影响到医疗保险的下一步工作。
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创新之举,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有效的宣传和动员。长期以来,高校的传统做法是在学生入学时,一般是要求学生一次性缴纳医疗保险的全部费用,致使学生缺乏自主性。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医疗保险相关知识的宣传、解释具体情况,致使很多学生不了解限制条件和保障内容。如此以来,一旦遭遇风险,部分学生也许会面临没有医疗保险的问题,或是不了解医疗保险报销流程而导致无法享受更多的医疗补偿或在申请报销过程中遇到不必要的问题。
(三)校医院服务水平低,无法满足学生日常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有58.7%的受访者会在生病时选择去校医院就医,学生选择去校医院就医主要是因为就医方便、药品价格优惠。但学生在校医院就医时,校医院医疗设备不好,无法进行准确的诊断;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不能准确医治一些学生常见病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生不得不选择校外的医疗机构。
南昌市各高校实行普通门诊包干制,具体办法由各高校自行制定。有部分高校如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校医院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制定的具体细则从大学生切身利益出发,普通门诊包括了感冒、发烧、腹泻等常见病,具体诊疗项目按照国家规定执行,收费标准按江西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的标准执行。注重校医院相关设备和人员的配备与管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好,能够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而在另一些高校校医院综合能力比较低,设施相对落后,无法实施普通门诊的诊治。
(四)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小,医药费报销难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医疗保险报销仅限于定点大医院住院,普通门诊不报,检查费用不报,校医务室的急救不报,导致学生小病自己买药,积攒成大病才去医院,留给校医务室如此尴尬的处境,使校医务室的作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及效率在此影响下也逐步下降。约有50%的学生认为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报销也应属于报销范围,定点医疗机构本身也属于高校医保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门诊不能报销,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不敢去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在对有医疗保险报销经历的受访者的调查中发现,35%的受访者认为报销程序繁琐,32%受访者对报销比例不清楚,17%受访者认为报销时间过长,16%受访者认为服务人员态度差。报销程序复杂,准备材料较多,报销周期长等均是学生放弃报销费用的原因;而对报销相关内容的不了解,也使报销过程繁琐,加重了工作人员的负担。甚至出现发生医疗费用支出,由于未及时办理手续或手续不合规定,延误了理赔或错过时间得不到赔偿。
(五)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现状整体满意度不高
 调查发现,整体上来看,大学生对所在高校贯彻实施南昌市大学生医保的相关情况满意度不高。24.6%的受访者认为宣传力度不够,对相关制度缺乏了解;20%的受访者对定点机构门诊不能报销不满,18.358%的受访者认为对学校医保办管理体制不完善。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制度越来越完善,但是可惜的是由于学校宣传方面的欠缺以及学校医保办管理体质的不完善,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所购买的医疗保险并不了解,在报销过程遇到各种问题,大学生医疗保险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大学生并未享受到该有的权益,致使大学生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整体实施现状不满。
四、建议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生活中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此外,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进行金钱上的投资,积极主动了解医疗保险。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要认识到风险无处不在,不仅自身要有保险意识,也要帮助家人提高保险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让保险保障自己的生活。平日生活中听到见到有关医疗保险的宣传时要做个有心人,以备自身或周围的人在使用医疗保险时,能够帮助指导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学校方面
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学校应着力提高校医院的设施与服务,同时加大对医保的宣传力度,宣传方式多样化。政府部门和各个学校要加强医保政策的对接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参保用保意识。“学校也应该将医保的宣传常态化、多样化,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学校网站、校报媒体和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大力宣传,让大学生对参加医疗保险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参保用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善校医务室的整体水平,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管理。校医务室药品有限,基础设施不齐全,医生水平不高的现象,学校应加大对药品和基本设施的资金投入,使校医院药品和设施能满足普通常见病的治疗及检查。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上岗,技术不熟练不专业者应及时淘汰,定期对部分学生进行校医务人员的满意度调查。对医务人员做出一套完整严格的考核机制,真正发挥校医务室的作用,使小病、常见病就校治疗,节省学生的财力物力成本。增加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备,及时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三)医保部门
完善多层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可以采用“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就医贷款制度”,其中,第一项针对普通学生的基本医疗需求,第二项针对经济较宽裕家庭的学生,保障他们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障,第三、四项主要针对身患重疾并无力支付医药费用的学生,救助与贷款可以保证他们像其他学生一样,公平地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健全多层次、立体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在调查的随机访谈中,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未生过大病,但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费用不可报销,所以基本未享受过医保的优惠。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门诊、医药费等占看病花销的很大部分,例如:有很多慢性病需要持续服药,花费很大,但就因为未住院无法报销。我们认为应扩大门诊报销的范围,把定点药店引入大学生医疗保险,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方便大学生购药。
加强对高校的监管力度。高校对于大学生医保的宣传以及相关的管理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各高校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好、宣传不够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各高校的监管,督促高校积极宣传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新政策,重视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的管理。
发挥医保部门的引领作用。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应由国家医疗保险部门统一负责,推行全国统筹,垂直管理。保险所遵守的大数法则的优势在于规模效应。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实行全国统筹,在壮大保险基金总额的同时,挖掘了医疗经费的潜在效力,提高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共济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医保部门还应该尽快建立全国性社保信息网络,“将社保基金形成全国统筹的模式,避免人们跨地区重复投保,保证社会资源不会浪费,为社保跨地区结算打下基础,为大学生回乡期间异地就医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寇有芳,贾书敏.从大学生医保的推行探究当代大学生保险意识--以武汉市六大高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2]张慧.全民医保背景下大学生医保制度的完善.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
[3]朱春梅,苏振兴,林峤.从对比角度看天津市学生医保政策的利弊及其对策探.
作者简介:吴锦(1994-),女,安徽滁州人,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大四本科学生
课题编号:20161042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