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TO与民族工业
作 者:逯合琦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 048000)
大
中
小
"一场从黑发到白发的谈判,在2001年总算有了结果。其实WTO真的是一枝带刺的玫瑰,也许这就叫做--痛并快乐着。” ——————— 题记 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本所办的企业。现在我国已是完全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 并且已经加入了WTO,“民族工业”这一概念存在的历史条件已完全不同。联合利华对外事务董事曾锡文说,不能过于狭隘的理解“民族工业”,在WTO背景下,“民族工业”不再是一个封闭概念,中国企业要以一个更广泛的视野和国际化规则来描摹它。“民族工业”的概念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我们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工业""的内涵和外延重新定位。 世界经济一体化或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总趋势 ,在这一趋势的驱动下 ,各国的企业和产品纷纷走出国门 ,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遇。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性产品 ,许多支柱产业也成为国际性支柱产业 ,而不是某一国的产品或产业。 民族工业的内涵不仅包括由本地人出资发展的工业,而且包括整个炎黄子孙,如港澳台、海外华人等出资兴办的工业,它不再是单单以本国人的资本创办的盲目排外的企业,它是整个民族的整体工业能力和整体工业水平。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生产能力及国际综合竞争能力的工业 ,都应该属"民族工业"的范畴。 民族工业的外延不仅包括在本国国内由本国居民经营 (国有、集体、私营或个体 )的工业 ,而且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工业。但外商独资 ,如果基本技术、品牌完全是外国公司的 ,资金的调用、调控都控制在外商手中 ,那么该工业不是“民族工业”。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并不一定要中方控股才能使其成为“民族工业”,只要国家对企业拥有调控权,该企业就能称为“民族工业”。而国家的调控并不完全通过控股来实现,一方面 ,国家可以通过价格、税收等宏观手段来管理这些项目 ;另一方面 ,中方可以通过谈判 ,经过协调 ,在原材料供应与采购权、产品定价权、产品销售权、人事安排权、重大问题决策权等方面 ,用非控股方式来取得对合营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民族工业的提法有助于鼓舞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和自信心,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企业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总而言之,“民族工业”是指吸收各国有利条件在本地进行生产 ,或单纯本地成分 ,或综合本地、外来成分 ,有利于提高整体工业能力、整体工业水平及综合国际竞争能力的工业。 对进入WTO的理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证明了,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没有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的世界性是不完整的。同时,中国石油“入世”,才能更好地与世界经济接轨,才能摆脱我国在外贸中的不利局面。前任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讲,中国已经是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的重要一员,中国越来越需要世贸组织体系的机遇和选择,以满足其增长和发展的巨大潜力,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不能没有有保证的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 加入这个组织,不能期望立竿见影的得到看得见的眼前利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参与其活动,结合本国的经贸发展,积极作出战略调整,获得更大的长远利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双向过程,在我们对外国产品和企业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为中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带来进入世界市场的商业机会。毋庸置疑,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 毋庸置疑,加入WTO将会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首先 ,在国际市场上 ,我国出口的商品将享受到缔约国的非歧视待遇 ,获得自由贸易的好处 ,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这样 ,我们只要一入关 ,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利于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扩大出口和改变自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贸出口一直所处的低靡状态 ,走出国内过剩经济状态 ,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内 ,扩大出口导致生产的扩大,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对解决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 ,可以享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 ,对我国具有发展潜力的工业 ,如汽车、电子、化工、计算机、生物制品等行业的保护 ,就可以使其成熟后走向世界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 另外 ,入关后有利于我们吸引更多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 ,进口急需的设备和原材料 ,加快企业技改。入关后 ,大幅度削减关税 ,将有利于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对打击走私 ,增强社会道德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 1.吸纳了大量国外资本 ,弥补了国有企业资本金的不足。 3. 促进了产业与产品结构的重整和优化 ,使供给较快地适应消费者的选择性需求。 4.在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 ,训练了我国产业大军。 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 ,大量优质价廉的进口品种充斥我国市场 ,无疑会对我国民族工业是个很大的挑战。入关后 ,按照国际惯例 ,沿海等地按规定必须外销的三资企业有可能扩大向内地销售 ,国有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中国企业面对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而面临生存危机 :在失去关税和非关税保护的条件下 ,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恶化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 ,中国的新兴产业发展可能受到挫折 ;中国企业将面临经营人才和技术人才流失 ,中国企业成为外资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 ;中国民族企业的就业会受到冲击 ,下岗压力会更严重等。我们现在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资金及信息等方面 ,总体上处于劣势。如果重视不够 ,或政策失当 ,处置不力 ,这些不确定因素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迎接挑战 上:国家政策保护篇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民族工业还很脆弱。面对国外的极富战斗力的企业和优良的产品,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保护措施,那么中国的民族工业就会被扼杀在摇篮,国内的广阔的市场将大部分被外国的企业所占领,我们的工业化梦想也就无法实现。 保护的具体措施 对保护的界定 首先,保护是在WTO所允许的范围内的保护 其次,保护的范围有了变化 最后,保护具有了时效性。 下:企业内部运营机制篇 (一)打好“民族牌”。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十分浓烈, 对民族工业的产品有一种出自本能的亲近感。 (二)实施“品牌战略”。良好的品牌总是过硬的质量和完善的服务的同义语。 (三)实施企业创新工程 1 .建立精良的科研和开发机构。企业应独立建立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组建科研和开发机构。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 2 .加大科研和开发投入 ,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 3 .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 ,这是创新体系的核心。只有好的机制 ,才能吸引天下良才 ,并做到才尽其用。 4.重点引进外国先进的关键技术 ,并把引进与配套,引进与学习、改造、创新结合起来。好的机制的标志是 :科技与经济的直接结合 ,科研成果的产出率高而且快 ,科研和开发人员的劳动成果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充分的肯定。 5.对外国的同类产品 ,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发符合我国消费特点的品牌 ,并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及时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 ,这是企业创新工程的目的所在。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则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企业的制度创新 ,就是要根据企业的生存环境的变化 ,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机制和新体制。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高效的企业制度 ,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和资本营运制度、公司的治理结构、企业的分配制度等等。企业的文化创新包括企业的形象战略、品牌战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理念、领导艺术、员工的素质与追求等等。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形象好、品牌精、领导有力、凝聚力强的文化。 (四)主动出击 ,积极防御 结语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中国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入世已经是我们势在必行的了。这既不是在赶什么时髦也不是一厢情愿的徒劳,而是发展的必然。如果说我们要为了今后的强大而付出什么的话,那么入世将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无可否认,过去的经济体制对我们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然而在某些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使得一部分企业所存在的问题隐蔽了起来,渐渐失去了竞争力,失去了在国际市场的先机和主动。现在我们的入世,意味着我们的民族工业将面对真正的挑战和洗礼,并且逐步纳入国际轨道。万事开头难,刚刚入世的几年,对于我们的民族工业来说,无疑是最艰难的。利用现有的各种优惠政策充实自己将是目前民族工业的首要任务,也是纳入国际轨道必须要走的关键一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我们的民族工业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角,实现我们伟大民族的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