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时期下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新探究

新时期下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新探究

作 者:曾宁莎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611756)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形势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艺术类大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形势更加突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专业自身的特点,其就业困难更加显著。本文通过对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特点进行分析,对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提出了的建议,为艺术类大学生的良好就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建议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以来就是政府关注的问题,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去保障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广泛的问题,艺术类大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形式更加严峻[1]。尤其是近几年来艺考热的兴起,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更加严峻。对艺术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特点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特点进行分析,对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提出了的建议,为艺术类大学生的良好就业提供参考。
1 新时期下艺术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特点
1.1 就业选择更具灵活性
艺术类毕业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就业灵活度更高。传统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等,而艺术类大学毕业生的去向主要集中于企业,而对于事业单位较少。企业大多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个紧密程度来招聘大学毕业生,大部分毕业生都期望在中小型企业中积累经验,然后再进入大的企业,这样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常常会签订不正规的就业协议书,决定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灵活性。
1.2 就业单位更具对口性
艺术类由于其属于艺术专业,其就业需要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对口性。当前,艺术院校的学费普遍较高,投入很高,导致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时,对预期的收入较高。在学业上他们投入了更多的资金,由此他们在就业上理所当然想得到更多更好的汇报,这种思想的存在影响了艺术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让他们更多的投入到对口的行业。再加上艺术类大学生的外语和文化课知识不高,其跨行就业的难度很大,很多毕业生不想选择转行[2]。
1.3 就业的地区相对集中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就业单位地理位置,良好的地理条件是他们选择用人单位的重要方向。大多艺术类毕业生都想去经济发达或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资源更多,就业面更广,机会更多,对艺术类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更高。
1.4 就业岗位短缺
随着艺考热的不断升温,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不断增加,就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就业岗位没有相应增加,导致艺术类毕业生的供大于求。
1.5 就业观念落后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艺术类大学毕业生的期望较高,导致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很大。由于期望值较大,大多数毕业生更向往经济发达或沿海地区,由于毕业生供大于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相应苛刻,这些苛刻的要求导致毕业生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3]。
2 加强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2.1 打破地域限制,鼓励大学生向基层和中小城市就业
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大多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大型城市和沿海城市就业,导致就业地区较为集中,就业竞争较大。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去鼓励大学生去西部和基层等地方就业,提高就业地域的广泛性[4-5]。要积极营造大学生投身西部和中小城市发展的氛围,提供政策支持,让大学生就业向西部或中小城市倾斜。
2.2 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
要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让就业贯穿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6]。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的全面性,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引导学生对职业进行规划,使学生在各方面协调发展。
2.3 积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
对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可以及时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反馈,为教育内容的拓展提供参考。艺术类院校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对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定期走访,了解企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让学生全面发展。
2.4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了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艺术类大学毕业生的期望较高,导致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很大。要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 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艺术类大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形势更加突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只有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转变就业观念,才能改变艺术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提高艺术类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刚.提升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N]. 光明日报,2009-7-5.
[2]姜乃强.录取分数线提高等新政促使“艺考热”理性回归 [N]. 中国教育报,2010-2-26. 
[3]艾楚君,邹兴平.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与问题探析[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2).
[4]李云先.新形势下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J]. 职业教育研究,2011(3).
[5]梅常青.当前高等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05,(7).
[6]宋政.探究艺术生的就业困境与对策 [J]. 中国集体经济,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