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 者:尚 军 贵州省织金县第五中学 552100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在积极性。如果学生对学习音乐缺乏了兴趣,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无法进行,不但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且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师生互动,才能体现教学的真正价值。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但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大多数音乐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本人的一些浅见。
      一、抓住音乐的灵魂——节奏,让学生“动”起来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许多音乐作品有着鲜明的节奏,节奏的规律性脉动是教师可以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进行多样化练习的丰富元素。比如我在教学《游击队歌》这首歌曲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这首歌轻快、活泼、的旋律,让学生跟着节奏动起来。为了能让学生深切体会游击队员神出鬼没的样子,我让学生用手按旋律打打节奏,从弱到强,由慢渐快。让学生随着音乐踩着队歌的节奏来感受歌曲的节奏,在节奏中感受游击队英勇杀敌的氛围,在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学好歌后,我安排学生进行以《游击队歌》这一曲目进行独唱比赛,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学生的收获是肯定的:有的边唱边手击节拍,有的像手鼓似的拍击桌面。我认真地观看了学生的反应,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节奏感,也希望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唱歌课中抓住节奏,做到不抢拍不拖拍,这点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必然有难处所在。
  除了本身就节奏鲜明的音乐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乐器来提炼音乐的节奏。利用节奏鲜明的敲击乐器,来演绎音乐的旋律,利用学习指挥演奏,来抓住音乐节奏的变化。无论是在演唱还是在欣赏乐曲时,我们也还可以加进节奏的练习让学生动着听,动着唱.还可以根据一些图形让学生看着划拍打节奏。节奏的练习完全可以贯穿音乐教育的全程。
      二、变抽象为直观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当然,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地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时,我把整个黑板画成美丽的澎湖湾,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又如: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的加入,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又如:在学习戏剧时,可以播放戏剧的精彩片断或经典唱腔,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使学习过程生动活泼。再如:用录音机把学生自己的歌声录下并欣赏,点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怡心怡情,情不自禁地萌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产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三、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虽然每一位教师都是根据教科书来上课,但我们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教的材料”。课程应该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因素的整合。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性的劳动。
      四、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
        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上课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以事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生都有好奇的心理特征,他们一般都有很强求知的欲望,特别是对陌生的人和事非常感兴趣。例如:在教唱《游击队歌》时,通过讲解游击队员的机智、勇敢以及他们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下,吃不饱,穿不暖,却能英勇地抗击敌人,保家卫国的故事,使他们的情感融入到歌曲的情绪当中,乐于去学唱、演唱歌曲;更使他们明白,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生活在没有硝烟、没有战争、和平、幸福的祖国大家庭里,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用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先烈们;在教唱《让世界充满爱》时,通过讲解爱心故事等一些感人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无情人有情这种大爱无疆的人间真情,懂得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道理。通过用这些事理的启发,教师对歌曲的演唱处理再做引导、讲解,学生很自然明白如何去理解、把握歌曲演唱的声音、力度、情感,就能很快地把自己情感融入歌曲的演唱之中。因此,通过故事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音乐教师要有耐心,持之以恒,通过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充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善于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实施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从而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顺利地、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从而真正使艺术教育的教育目标得以落实,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