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文章的表现力,我认为,就是增加学生文章的文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准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美妙的文章离不开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文章有了修辞,才具有文采,才具有可读性。鲁迅是位语言大师,他在《药》一文中写到刽子手康大叔的凶残时,只用了一个比喻: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可谓不着一字点评,却尽得风流。
修辞手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准确,就能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加文采。
二、注意句式的转换
适当地变换句式,能使行文摇曳多姿,能更好地突出想强调的东西(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以起到不同的表达效果),如主动句与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的转换,骈散结合,长短互用等。主动句、被动句可以强调是施动还是被动,肯定句、否定句、反问句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结合使用,语言变化多姿。骈句是由排比句、对偶句等构成的,它体现了语言的均衡美和对称美,可以加强语势,使语言和谐,强化语言的感染力。散句则是由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形式参差,错落有致,表意更为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长句字数多、形体长、容量大、结构复杂,但表意严密、准确、细致;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各种句式的综合运用,灵活搭配,就能极大地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三、恰当运用古诗词文
古典诗词散文,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座语言仓库,如能适当运用,可让作文生色不少。
1.引用古诗词文。如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解缙的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个对子活画出了那些只知生吞活剥不求甚解的主观主义者的丑态。如果我们在作文时,恰到好处地引用古典诗词文,能使作文更富有诗情画意,更凝练,语言也更富有表现力。
2.仿用诗词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贺的诗句,2002年高考有一位考生把它仿用成“月若有情月长吟”作为自己的作文题目,加上漂亮的构思与语言,让他赢得了作文满分。这样的仿用,既有诗的韵味,又有自我的个性。
3.化用诗词名句。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的名句,可以把它化写为“思念是什么?思念是岸边杨柳一树的绿色,是早晨迎面吹来的一缕清新的风,是西天斜挂的一钩残月”。这样的化写更富有个性化的色彩,也更有现代意味。适当地引用、仿用与化用古诗词文,可让作文语言锦上添花。
具体来说,“有文采”,就是在语言“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一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在具体的写作中,要尽可能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目的的需要,恰当地选用句式,善于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善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让文采飞扬。另外在叙事、抒情类文章中,文句含蓄,意深旨远,亦是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