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探究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育新思路

探究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育新思路

作 者:柏俊妮 (陕西省渭南市杜桥中学 714000)

摘   要: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热,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研究得到了较快发展。高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和必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其冲的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关注新旧课标对比下,高中语文教育中出现的新特点。以下将是笔者在新课标背景下,自己亲身参与一线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悟和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育新思路

1新旧课标下语文教学对比
毋庸置疑,新课标修订对于高中语文教育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首先它改变了传统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地位。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主人,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这就对传统的学科中心论当头喝棒,强调语文学科教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深刻体现出认知与情意、结论与过程的完美统一。这些显著的变化都给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带来全新的思路。
2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文化观
文化心态由保守走向开放。文化论争存在着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一种二元对立的倾向,且两种文化观各执一端。基于此,普通高中新课标旗帜鲜明地高扬了这样两种文化理念: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热爱民族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其次,尊重、理解多元文化,形成开放的文化胸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化自然也呈现也多样性、异质性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优势文化”,凸显了学生的文化传播者和创造者地位。高中语文新课标,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而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地区文化建设”。
语文教材由凸显工具性和思想性到追求生命意蕴与文化内涵。在对传统教材深入反思的基础上,高中语文新课标坚持一种科学的编写理念,即“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这与世界各国母语教材重视其文化构成,追求文化内涵、生命意蕴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文化研究方法注重感情与探究性整合。要想促成学生生命的整体生成,既需要以感悟、体验为主要方式的感性教育,也需要以探究、创造为主要方式的理性教育,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形成一种完整性教育。
3新课标高中语文教育新思路
新课标与之前课程标准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高中语文学习方式、课程内容涉及方面,还是高中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有对高中语文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改变。具体如下:
3.1学习方式多元化
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这对语文教学和学习而言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将传统的高中语文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结合紧密联系的方式,突出地表现出语文教学的新亮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明确规定的,这也是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这突出反映出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素质教育的应题之意,开创高中语文教育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合二为一,增强教育的前瞻性与预测性。
3.2课程内容开放性
受长期学科中心论的影响,高中语文教育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误尽苍生”虽然过于偏激和极端,但是它能从侧面反映出世人对于语文教学的迷茫,这也反映出传统的课标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单调、乏味与生活脱节的现象突出。而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高中语文教育要打破学科中心论,将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教育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任务中,力求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句话说的非常正确“语文教育的外延是生活”,只有将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实现不懂文化领域之间的连接与贯通,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高中语文教育的空间,实现多学科的交融,从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化发展。
3.3教学理念的全新化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将高考作为终极目标,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在高考时取得较好成绩,而当前在新课标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理念有了质的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需要重视,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更为重要。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的被动教学理念转变为主动教学理念来迎合综合性、开放性和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以往的结构模式化、内容僵化、教学方法单一、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教学理念,追求一种全新、主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理念,不断扩充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是教育面向现代化和面向未来的实质要求所在。
3.4教学方法双边性
新课程倡导的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育模式下就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双边性特点。首先,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主人翁地位发挥作用的大小直接制约着高中语文教育的效果,教师要自觉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模式,从而使得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发放突显出双边性的特点。此外,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老师在积极地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模式,力求将生活化、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
3.5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语文要进行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这样才能实施新性教育方式,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要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年龄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感性来学习,体会每一篇文章的丰富情感,让学生深入文章境界中,去理解、去感悟,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改善教学质量。
3.6提高课堂结构的有效性
目前,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许多教师课堂节奏把持不好。节奏太快造成学生长时间高度紧张而“欠账”,节奏太慢导致学生不能产生适度紧张心理而缺失学习激情。这种优化的教学节奏表现在:课堂结构打破了老程式,学生学习心理一步一个扣子,步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的课堂节奏体现了铺陈阶段的小波折,节奏轻快起伏,形成高潮,教学效果非常好。
3.7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不能仅仅把中国文化当成一种知识,而应看成一种精神,看成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支柱。要根据古代前辈总结的哲学理念和睿智的思想,启发同学们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生活和交往方式。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一种归属感和亲近感,要使同为炎黄子孙的这种情感精神得以传承。
4结语
高中语文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在新课标规范下,要积极主动创新传统教学,立足实际,体现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彰显高中语文人文性教育优势。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主动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是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应题之意。
参考文献
[1]温艳玲,贺彩艳.语文教育现状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6)
[2]张江平.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探讨[J]..成功(教育),2013(08)
[3]张玉新.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概述(上)[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4]王志兵,熊宝莲.对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思考与出路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39-41.
[5]陆俭明. 语文教学之症结与出路[J]. 课程. 教材. 教法,2012,03: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