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初探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初探

作 者:赵 绚 (青岛城阳河套街道出口加工区实验小学,山东 青岛 266113 )

摘   要:结合农村生活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感悟体验生活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良好契机。教师要善于捕捉农村生活的独特之处,选择习作观察点、感悟点,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让孩子走进农村生活这一方广阔的天地,寻找写作的素材。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体验式写作;习作指导

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现实中学生一提起写作文纷纷唉声叹气、谈写色变,写作时绞尽脑汁,东拼西凑,让本应丰富多彩的作文变的呆板,充满空话。
我认为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与现实生活脱节。当前作文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且有规定时间。学生被课堂束缚,缺少与大自然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所以即使挖空心思也是枯燥无味,无真情实感。只有带领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才能让灿烂的生活在学生笔下生花。因此,作文教学中,我积极创造各种机会,利用农村这一特有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习作,在作文中享受生活,进行了生活化作文的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走进生活天地,就地取材
农村学生朝夕面对的青山绿水,常有摘野果、捉小鱼的乐趣,但学生却已司空惯,不觉为奇。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就要做学生的“第三只眼睛”、“第三只耳朵”,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可以大到天文地理,也可以小至鸡毛蒜皮。
例如,雨雪天,我让学生到雨雪中感受雨雪的魅力,于是就有了《打雪仗》、《雨的诉说》;漫步校园寻找春天的足迹,写赞美春天的小诗;更是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个月中月亮形状所发生不同的变化,尤其是上弦月、下弦月和满月,并把观察的时间、现象记下来,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和查阅资料,写成了《月的遐想》。在认真细致充分地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为日后写好生活作文打下基础。
二、捕捉生活细节,妙笔生花
活动是一本无字的书,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作文内容,而学生又是活动的参与者。把活动与写作集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酝酿了感情、激发了兴趣、学会了方法。此时学生心中有积蓄,自然会不吐不快,倾注于笔端。
农村每到夏天,学校的前面的草丛中经常会传来蛐蛐声,上课时孩子经常会因此鸣叫声而心猿意马。一天课外活动课上,我决定带领他们去捉蛐蛐玩。孩子们欢快地走到草丛中,兴奋而又小心的捉蛐蛐。当有男生捉到蛐蛐时,是那样的欢畅激动。我适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别人捉蛐蛐的动作、神态和瓶中蛐蛐的外形、动作并加以想象其心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随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整的讲述整个捉蛐蛐的过程,比一比看谁讲得生动。最后,落笔成文。二十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完成习作。细细品读,颇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外惊喜。
三、体验生活多面,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但现实中农村的小学生缺乏自信心、不善交流、所以他们不能深切体验到成果的来之不易;体会不到付出的快乐……针对此状况,我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如布置学生到市场买东西,体验讨价还价的神奇;组织学生清理小广告,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为父母洗脚表达心中的爱,感悟父母的不易……在这些活动中,遵循活动前有要求,活动中有指导,活动后交流自己所听到、看到、想到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四、自主命题,放飞童心
农村生活丰富多彩,相对于城市的拘束,它又多了一些特色的东西。若能将这些特色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将是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因此语文教师要始终怀着一颗童心去认识学生,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喜、怒、哀、乐。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知晓学生有哪些熟悉的人、事、景、物可写,才会设计出能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作文训练题目,作文指导才会诱发学生对生活再认识、再思考的激情,才能拓宽习作的思路。
农村孩子每至过年时,喜欢放爆竹。在一次语文寒假作业中,我要求学生体验放鞭炮,然后再写成作文。为此,我做了比较细致的体验要求:在家长的陪同下体验放鞭炮,亲自放的同学要注意自己放鞭炮前、点鞭炮时、听到鞭炮爆炸时的心情、动作,旁边人再看别人放时心里想什么?观察放的人的动作细节,爆竹响了心情怎样,再把这些情况说给家长听听,然后再动手拟题写成作文。有个学生在《第一次放天地响》中写道:“今年春节,老师布置我们回去放爆竹,真是正中我‘下怀’”。“嘿嘿!对于我这放烟花老手来说是小菜一碟!”可是,当我面对这一长串的天地响,顿时手足无措。爸爸先把一个引线拽出来时,我倒抽凉气,“这么短!”粗粗的引线还没拇指长,点上去连跑的时间都没有。我抓着线拽了又拽,看里面有没有什么“机关”。爸爸等得不耐烦了,催到:“快点呀,还要吃早饭呐。”我哆嗦地侧身点燃了打火机,慢慢往上靠,谁知没等我做好准备,橘黄色的小火花已经溅开来。本能驱使着我像一只被狼追杀的兔子一样蹦到了3米外,我的小心脏不安分的要跳出来了。我慢慢转身,火红的爆竹争先恐后的蹦到空中,驱走了过去一年的不悦。这篇文章我推荐参加区小学生作文比赛获得一等奖,学生也因此信心大增。
另外,平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积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以此夯实基础,为写作扫清障。
总之,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不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引导学生投身生活大舞台,为农村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让作文在生活中生成,在生活中精彩。
作者简介:赵绚(1985-),女,山东青岛,汉族,汉语本科,青岛城阳河套街道出口加工区实验小学语文老师,研究方向:小学生活化习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