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求学生在考场作文中,整篇都有新意、有思想,这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却不妨碍学生们在作文过程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创造出一两处亮点。作文中如果有一两处能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亮点段,那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此,希望可以为学生们在作文过程中打造“亮点”提供一些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考场作文;亮点;方法
一篇作文,总得有“发光”之处。没有“太阳”,也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也得有颗“星星”;没有“星星”,也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你的作文就与高分无缘了。
凡优秀作文,一定要使整篇文章有新意,有思想含量,这对许多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仅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亮点,大多数学生还是可以做到的,作文中如果有一两处能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亮点段,那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
打造作文亮点段的方法很多,本文从有利于学生备考的角度概括出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使用固定句式,体现整齐之美。
使用固定句式可以来陈述事实,来分析事例,来扣题说理。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句式整齐,增强气势,浓化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易于掌握,可以在平时积累一些固定句式,稍作练习,在考场上选择使用即可。比如以下段落:
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落,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在碧水秋云间黯然伤怀于那舴艋小舟中?当塞上的风沙卷起,羌笛悠悠吹满落霜,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
这一段用“当……当……”这个句式罗列了两个相对比的意境,并且与另外一个句式“是谁……是谁……是谁……” 连用,画面感强,诗意浓郁。
另外一个段落:
是谁陪我栉风沐雨,静看春华秋实?是谁为我驱寒散热却独自承受坎坷?是谁忙里忙外、脚步匆匆?是谁日渐苍老、为我面容憔悴?我感觉到了,那是我的妈妈——我慷慨的母亲,慷慨到把母爱化成光环,永无终点;我感觉到了,那是我的妈妈——我吝啬的母亲,吝啬到只愿一个人咀嚼生活的艰辛,永不言悔。
这一段用“是谁……是谁……”这个句式来抒发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连续的发问使感情加重。下面再结合另外一个句式“感觉到了……感觉到了……”使感情得以升华。
固定句式的运用,可使文句声调铿锵,陡增亮色,境界全出,彰显出一种非凡的气势和对称的美感。下面补充几种常用的固定句式:
“君不见…… 君不见……”
“想起了…… 想起了……”
“曾记否…… 曾记否…… ”
“为何…… 为何……”“难道…… 难道……”“那是…… 那是……”
“难忘…… 难忘……” “忘不了……忘不了……”
“为什么…… 为什么……”假如……假如……
“如果没有……如果没有……”“若不是……若不是……”
“也许……也许”
第二种方法: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展现诗意之美。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在作文中我们应该多多使用,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引用: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从多个方面阐释了生命的内涵,显得知识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种方式就是不直接引用,而是化用古人诗句,借用诗句的意思或意境来设计段落,阐释文章主题。例如以下段落:
诗是色彩斑斓的梦。这梦里有灞桥伤别的烟柳暮云,有鲲鹏水击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轩窗里默默的相对,有大漠长河的遥遥思念……诗,是一支神来之笔,勾勒鹦鹉洲上的芳草,点化二十四桥的明月,渲染香炉峰的紫烟……
诗,让我体验屈夫子不能从俗的喟叹,让我领略魏武帝碣石山旁壮心不已的豪情,让我沉浸于康桥边静谧的月夜,让我品味雨巷中那份丁香似的忧伤……
这两个段落化用了古人诗词,并且运用的恰到好处,增强了句子的意蕴,显得诗意浓郁。
第三种方法:让情景再现,营造意境之美。
情景再现就是运用想象和联想,在一两个段落中艺术地再现历史情景或文学情景,这种写法极富文化底蕴,会给人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令人眼前一亮。
比如写陶渊明的隐逸生活,有人在作文中这样再现陶翁的乡居情景: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有同学这样再现王昭君出塞后因思念故乡在月夜弹奏琵琶的情境:月华如练,一轮相思独悬在藏蓝色的夜空,洒下万般愁绪。你身着一袭水绿色的长裙独坐在清冷的光辉下,娟影萧疏,纤纤素手弹奏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万般离愁,空灵而又落寞。茫茫苍穹,凝眸仰望,那广寒宫里的嫦娥独自守着孤寂的岁月,一年又一年,一守就是一千年。
这段文字流淌着凝重厚实的爱乡情思,显得遥远而又逼近,古老而又鲜活,把自己对“乡音”的感悟阐释得酣畅淋漓。其构思之巧妙,意境之凄美,意蕴之深邃,实在使人无法不叹服。
第四种方法:段落中整句散句结合运用,展现错落有致之美。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它主要指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是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比较灵活,富变化,生动感人。整句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于对称中显错落,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
如2006年吉林高考满分作文《图书阅读,爱她没商量》这样写道:读古今书籍犹如欣赏画卷,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缤纷无限,中外新奇的事物琳琅满目。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朝可拜谒屈子,暮可走访太白;夏可观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意在北可驰骋塞外草原,心向南可流连江南雨巷……在书中能发现一个又一个的神奇:我们可以随曹雪芹一同走进大观园,体验大家贵族的生活;我们可以跟鲁迅一同步入《彷徨》、加入《呐喊》,高举起那批判黑暗的旗帜;我们可以与三毛一道穿越撒哈拉沙漠,体验她那惊险的历程……有书可读、读书若此,实在是人生的一件了事!
此段综合运用了排比、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而富有变化,骈散句结合,长短句参差,使得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错落有致。
《假如我生活在唐代》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千山鸟飞绝,所以没有鸟影;万径人踪灭,所以没有人语。有一丝线,有一弯钩,有一长竿,有一斗笠。还有,他平静从容的心跳。柳先生将小舟泊于江心的同时也泊住了情感,泊住了时间。“我钓,不是雅兴,更多的是孤寂与坚持!”他望一望远山,眯眼又道:“让雪冰冻一切躁动吧!”然后,你知道的,一尾盛唐就被柳先生用纤丝提起,柳先生钓来千里山水也钓走一生的寒冷。
这一段文字用两个“没有”、五个“有……”来形容柳宗元“独钓”的情境;动词“泊”用的精妙,虚实结合;段尾一个“提起”,两个“钓”字再次让语言的魅力提升到极致,极尽语言整散之妙。
在当前考场作文改卷时间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考生的作文中如果能出现一两个亮点段,就能吸引改卷老师的关注。所以打造作文亮点段应该是当前学生在作文方面特别是考场作文方面要着重落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