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应用问题的教学思考

浅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应用问题的教学思考

作 者:王永平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741300

  数学应用问题在新教材中获得了极高的重视,在高中数学的所有章节中,都分别在概念的引入、数学说明、实例说明等方面都恰如其分的运用了一些具体情境和实际问题,比如函数中,用分段函数表示“不同重量信件的邮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高中数学新教材对应用问题实是情有独钟,而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认识到新教材对应用问题厚爱的基础上,还应当结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应用能力。
  一、 加强高中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高考改革的必然需要。
  中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机制就是高考,通过高考这种模式,选拔出具有抗压能力强,思维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数学应用问题在我国的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数学应用问题在高考中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然而根据多年来的学生考试情况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多不太理想,对学生考试分数造成一定影响的同时,也反应了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方面的能力之不足,因此,急需要提高学生在该方面的能力。所以,高中数学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将数学应用问题教学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来抓。
  2、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以往对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其目标定位仅仅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可以说在定位上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在应用方面,也仅仅是局限在对知识的简单套用,或者直接就是公式的简单应用。另外,设计的应用问题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既没有新意,又没有实用性。而且设计出来的应用题类型单一,翻来覆去的也就那几种,变换的仅仅是几个数据。这些问题已经对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新教材根据课程的需要,结合数学教学问题现状,在立足于数学应用的基础上,对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力的补充。这些问题的设计集探索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要在这样的时代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然而过去的高中课程不但内容成就,而且知识过于偏向理论化,致使学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学习理论,而没有时间去拓展他们的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非常狭窄,这对学生的今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目前,数学正以技术化的形式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计算机的应用方面,没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想要在计算机领域有所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数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比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社会对数学应用的需求以及数学的社会化的功能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深化对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意义,以此知道教学活动,因为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不仅是未来社会的需要,更是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二、 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不过由于数学应用问题往往字数较多,篇幅比较长,同时设计大的知识背景又比较多,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做好阅读和理解的教学工作。
  1、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有些学生因为题目的篇幅较长,同时又涉及到一些不太了解的数学背景知识,在问题的表述还没有看完的时候,就已经直接放弃,对问题置之不理。然而实际上有很多应用问题在理解了文中意思之后,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而且,这种篇幅较长的数学应用题其阅读本身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考验,因为数学应用题不仅要考察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相关的考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轻言放弃,认真对待数学应用题。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应用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2、排除语言障碍。
  数学应用题篇幅过长,但是都可以通过数学语言将其翻译出来,也就是说通过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将其翻译成为易懂的数学语言,进而提高解题的效率,并最终解决题目。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将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找出来,对题目中给出的题设仔细理解,知道题目究竟在讲些什么,要求得的结果是什么;其次,把我题目要点,揣摩题目设计的意图,对题目的意思认真进行思考,然后可采取相关的数学图表将各种数量关系表达出来,然后通过将其与题目的求解结合起来,找出最需要的数量关系,然后对题目进行解答。
  3、采用数学模型法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
  数学建模是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标语言和数学语言进行转化的一个过程,通过对题目的阅读和翻译,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建立模型之后,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运算量比较小的数学模型进行题目解答。对于学生通过这种建模型的方式,发现了较强的技巧性的解法当然是越多越好,因为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而这种创新思维在今后正式社会急需要的。根据一般的教学情况,建立应用题的数学模型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来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是双向推理列式,也就是利用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所要求解的结果进行逆向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起相关的公式和概念,明确解题的方向,甚至为解题带来灵感,而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有许多总是刹那间的灵感问题。第二种是采用课本中比较常用的模型直接进行列式,比如平均增长率的问题模型,三角函数模型,概率模型,线性问题模型等。这些模型在数学课本中以及平常的教学中经常被采用,学生对这类模型也大多比较熟悉。
  人们学习的目的在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通过对知识的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强化对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要求,可以说就是在告诉人们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不断的认识和实践,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来。
[参考文献]
[1] 常见迤  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0):79.
[2]王战忠  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探讨[J] 考试周刊 2008(37):68.